劉貴森
(山東交通技師學院,山東 臨沂 276004)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斷推進,很多新的教學模式逐漸應用于教學實踐當中,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便是其中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尤其適用于機械專業知識教學。《機械基礎》作為一門機械專業的基礎課程,內容涵蓋面廣,實踐性較強,給學生的學習造成很大難度。而采取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圍繞“任務”這個中心展開教學,在具體的任務驅動下,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進而在學習中互助性的開展自主探究。這種教學模式,使“教與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利于學生接受和掌握知識內容,提升教學效益,更對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創新能力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機械基礎教學改革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呢,下面結合實踐展開具體分析。
技工學校的學生從整體情況來看文化基礎知識相對薄弱、邏輯思維能力不強、學習興趣不濃,不太重視理論學習。但這部分學生好奇心強,動手能力與同齡人相比并不弱。對能直接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較感興趣,他們希望掌握一些基本的職業技能,將來能夠謀求一份較好的職業崗位,因此會更加注重應用型知識。動手操作過程是知識學習的一種循序漸進的探究過程,理論與實際結合的過程。所以,機械專業課教學也必須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在動手中發展,真正實現學生在學習中的自我完善。
機械基礎課程是中職機械類專業的重要技術基礎課。本課程教學設計應緊緊圍繞企業生產實際的需求,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養成的培養,理論知識的選取緊緊圍繞完成工作任務來進行。教學過程中,采用現場教學等形式,充分利用學習資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課堂教學打破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特征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項目為導向,任務驅動為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完成具體工作任務的過程中,構建相關理論知識,提高動手能力。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模式,它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也就是說這種教學模式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之中,使學生在真實情境的任務驅動下,在自主協作、分析探究任務中進行學習。
進行合理地分組是關系到今后合作學習的效率及成敗。因此在分組之前,教師要大致了解學生情況,分組應采用互補的方式及“好、中、差”相結合的原則,性格內外向學生搭配,一般以5-6人為宜,組內設立小組長一名,負責組織組內成員合作學習,必須做到人人參與,人人平等,成員之間應團結協作,取長補短,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掌握學習內容,都能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從而達到對學習內容的深刻理解,以增強學習信心。
首先教師要根據專業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提出任務。而提出的任務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學知識點,又要能充分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充分考慮到學生能通過本任務掌握和拓展知識,留給學生自己探索的空間,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任務的選取不僅要使學生動腦,更應使學生動手,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
教師提出任務以后,根據學習內容的結構和已設置任務的特點安排學習活動。這時教師要向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有關線索,通過提問,觀察、交談,引導學生對解決問題所需的方法和策略進行探索。教師在此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其指導作用,隨時把握任務的進度和實施情況。學生要體現其主體地位,學會通過各種渠道(包括觀察生活、動手體驗、同學交流、網絡查詢)來完成任務。也可以集思廣益列舉生活實例予以論證探討。通過完成任務,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體驗了成功的樂趣。
評價任務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手段,也是學生接受知識程度的一種檢測,恰當合理地評價,可以對學生的發展產生導向和激勵作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既要著眼于優秀學生的創新,也要鼓勵其他學生的進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內進行互相評價總結,相互了解,集思廣益,開拓思路,取長補短。然后教師進行評價總結,應包括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應用的評價;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評價;同學間相互協作的能力評價;學生創新能力的評價等。這樣,可以照顧大多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益,使教材內容得到進一步的強化。如減速器的拆裝任務中,教師要檢查拆裝的順序、方法是否恰當;軸的結構分析是否合理;零部件之間的連接、配合方式的分析是否正確等。
“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教與學的結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而教師的作用只是在協助、引導學生豐富、構建自身的知識,而不是知識的直接傳遞者。任務驅動教學法有利于充分發揮教師的創造性,啟發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在此過程中不斷獲取知識,提升能力。作為一名專業教師,更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深入地研究學生,精心設計教學“任務”,引導學生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掌握更多的專業技能,從而真正讓學生成為社會所需要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