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惠 王永威 張淵博
(商丘工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河南 商丘 476000)
針對主題,我們提取三個關鍵詞:我校、“三困生”、有效幫扶。事情的工作方法要因地制宜,要依據客觀事物進行具體的實施,我校是一所民辦三本院校,然而隨著我校的不斷發展、招生體制的不斷變革,自主招生的力度不斷加大,我校的“三困生”人數也日益增多,這也是我校的客觀狀態。那么“三困生”具體怎么講呢?“三困生”是大學校園中的特殊群體,狹義上是指:生活貧困、學習困難、思想困惑,而這些群體的一般初期通常表現為經濟困難、學習困難、心理困難。伴隨著多方面壓力的不斷增大,單一的困難生已轉化為多種困難,造成雙因甚至多因的局面,這是目前“三困生”的客觀事實。“三困生”這一特殊群體,是影響高校校園安全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做好“三困生”的幫扶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務。而有效幫扶是指能夠預防或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是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全面發展的必要方式,也是每一位學生工作者的必備課題之一。
概念界定:感官智力正常,達不到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
日常表現:每學期,有一門或多門成績低劣(掛科、班級成績的后百分之十)、學習效率低。
原因分析:內部因素:基礎差,自控不強,學習方法不當,學習生活不適應。外部因素:家庭的學業觀念和教師的教授水平。
解困途徑:1、自身解困:自查弱項與老師交流,尋求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課上認真聽講,課下主動復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2、教師勇于創新,積極探索,大膽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形式,改變考試方式;3、建立“傳、幫、帶”的幫困體系,利用班內技能較好的同學組建興趣小組,如:程鑫鑫——舞蹈組、卓夢雅——視唱小組、王曼——手工小組……。4、構建學困生預警機制和支持體系。
概念界定:家庭經濟困難,基本生活費用和教育費用難以得到保障。
日常表現:衣著寒酸,食物簡單,在吃穿方面不得不精打細算,不能依據需要購買生活和學習用品,心理自卑等。
原因分析:所處貧困地區,家庭經濟收入較低,學費較高、家庭變故。
解困途徑:1、利用國家的資助政策:獎、勤、助、貸、補,幫扶家庭經濟貧困生。2、對于家庭突發變故者,我院成立了愛心捐贈體系,采用愛心捐贈的活動進行。3、對于品學兼優的同學,開創勤工助學的方式,由校內走出校園,為這類學生提供專業上相關工作崗位,使其通過自身努力獲取經濟來源,同時增強其專業素養,最終實現其人生價值,把物質資助與精神資助相結合。
概念界定:與學困生和貧困生屬于同一種分類方式,通常指長期處于挫折或壓力狀態,最終耗盡精力可能會產生不良后果。
日常表現:緊張、焦慮、自卑、虛榮、抑郁、敏感、人際緊張、盲目從眾、攀比等。
原因分析:家庭經濟、學習困難、網絡成癮、人際交往障礙、情感受挫等。
解困途徑:1、建立訪談跟蹤表,成立其個人檔案。2、創新幫扶載體,除了成立監督小組,把幫扶方式由線下轉為線上,利用網絡新媒介,進問解惑。3、增強學生自身調節能力,鼓勵學生參加班級、院、校的各類活動,通過注意力轉移,提升抗挫能力,學會自我調節。4、密切聯系家庭,形成家校合力,及時與家庭互通學生各類信息,全方位幫扶學生,必要時聯系家長采用相關專業人士的醫療幫助。
1、強化宿舍制度,落實執行力度。在校大學生一般年齡為20歲上下,這個年齡段的她們自我意識較強,常以自我為中心,缺少宿舍集體意識。對于此類學生,我們可以在宿舍里建立健全一套寢室管理制度或辦法,利用外界制度約束學生的不良行為,最終使其內化,實現自我管理。
2、立足宿舍,了解“三困生”各項信息。走進宿舍,可以了解學生的日常消費、學習興趣、人際交往狀態,對學生的各方面信息全面了解。同時,成立宿舍長委員會,讓學生觀察學生,隨時向老師匯報更全面的信息,協助老師幫扶“三困生”。
3、個別談心與團體輔導相結合。各類困難生,存在多方面的困惑情況,走進宿舍,聽從他們的心聲,幫助學習困難的同學培養興趣、引導感情受挫的同學重樹信心、引導心理困惑的同學走向積極,重燃希望。當個別談話無法解決困難時,可以采用團體輔導,建立團體共識,建立正確的認知觀念。同時設置不同主題的輔導活動,如針對經濟困難的學生,舉辦“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演講活動、針對專業學習困難的學生,舉辦“手工大比拼”等活動、針對人際交往困難的學生,組織“交往技巧大分享”活動,利用各類主題活動,全面帶動“三困生”,使他們融入集體,感受集體的力量與關愛,逐漸改變自己,重塑自身。
4、開展寢室文化,利用氛圍助“三困”。國家教育部1997年《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重視加強社團文化、寢室文化建設、強化社團和宿舍的育人功能。”寢室,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地點,也是我們工作得以開展的重要陣地。有一位教育學家說過,在一個較為封閉的環境里,學習和生活上的習慣極易得到傳染。為此我們要主動占領宿舍新陣地,舉辦“我愛我家”、“寢室專業競技”、“宿舍文藝演出”等活動。在以宿舍集體活動為主要形式的情況下,增加宿舍成員的交流機會,運用團體的力量轉化“三困生”。
寢室作為重要的育人場所,在整個校園育人體系中發揮著重要而又積極的角色,只有學生工作立足寢室能夠更加有效地解決三困生問題;只有“以生為本”,“以寢室為家”,才能促使三困生健康成長,努力成才。只有以學生寢室為工作基點,貼近學生、服務學生,才能夠提高高校教育與管理水平,建設和諧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