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早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重慶 401331)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堅持以立德樹人為中心,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教育教學所有環節,努力開創高等教育新局面”[1]。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要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推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新進展。
“立德樹人”表現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二者是平等、相互尊重的關系。“樹人”是高職院校教育的目的與歸宿,“立德”是教育的途徑,兩者是辯證關系。立德,就是要培養大學生具備良好的政治素養、道德修養。樹人,即通過教育,使受教育者學會如何做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對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進入“新時代”,國內更需要培養兼具人文素養、工匠精神、核心競爭力的杰出技術技能創新型人才,立德樹人明確了教育的根本使命,能夠促進高職院校從規模化發展邁向內涵式發展。
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是對我國教育現狀提出的現實要求。高職院校的“立德樹人”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包含諸多要素,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共同影響。在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系統中,思想政治教育各個部門是關鍵因素,包括:思想政治教學部、黨支部、學生處、團委、各院系、社團等部門,在高職院校“立德樹人”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另外,社會環境、家庭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不可忽視。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各要素是開展“立德樹人”工作的核心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建設水平不斷提高,才能保證“立德樹人”工作有效開展。
1.重視“立德樹人”工作中的師德建設
樹人先立德,立德先育魂。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良好的師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支柱,建立具備深厚理論功底和高尚人格修養一流德育教師隊伍。要有底蘊、有信念、有底氣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用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
2.改革創新“立德樹人”工作載體
“立德樹人”工作要不斷創新工作載體,提高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實效性。
第一,創新“立德樹人”管理制度載體。高職院校在“立德樹人”工作中,尚未形成較為完善的管理模式,相關管理制度較少,要通過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保障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工作制度化、常態化。
第二,創新“立德樹人”實踐育人載體。實踐活動是“立德樹人”開展的有效載體。通過加強與行業、企業聯系,積極開拓社會實踐基地,搭建以社會實踐、志愿者服務等為主要載體的實踐活動平臺,引領學生深入社區、街道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在實踐中樹人,到實踐中立德。
第三,創新“立德樹人”文化育人載體。堅持“文化塑魂、產教融合、多元支撐、個性發展”的文化育人理念。構建校園文化育人品牌,組織開展內涵豐富、時代感強的校園文化活動,推動思想政治工作與信息技術融合,通過“互聯網+思政”模式,應用音視頻、圖片、動畫等形式傳播文化,培育積極向上的文化。
3.構建“立德樹人”全方位育人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各部門在“立德樹人”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要根據部門不同作用,共同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并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日常工作根本價值取向,從思想上牢固樹立“立德樹人”理念。不斷完善、構建“立德樹人”工作的運行保障機制,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工作體系。
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實際效果取決于系統各要素之間共同作用結果。要促進內部要素和外部要素相互作用,協同育人。
1.與時俱進,開展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工作
伴隨中國社會的快速發展,誠信缺失、道德滑坡等現象開始影響大學生。對社會現象、社會思潮等進行理性、客觀分析,提高學生甄別、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正確認識社會,培養科學的思維,把對理想信念、高尚人格追求化為行為自覺,夯實大學生成長根基,讓“立德樹人”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2.家校同行,開展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工作
重視家庭教育在高職院校“立德樹人”中的作用。家長思想視野、人文素養、知識能力對大學生影響是隱性的。家庭教育的作用尤為重要,學校無法替代。高職院校可以通過與家長電話溝通、設立家長開放日等形式,定期與學校進行溝通。通過互動,家長能更加真實掌握學生在校表現,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更好地引導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