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冠軍
(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德陽 618000)
目前我國在修建建筑工程時用使用的升降平臺有:鋼管桁架結構、導架式升降平臺、導架式升降平臺、腳手架、手動升降平臺、智能施工升降平臺、載式升降平臺液壓控制系統等。隨著建筑外立面正朝著多樣化方面發展,高層建筑甚至超高層建筑越來越多,傳統的施工升降平臺已不能滿足建筑外立面結構變化的要求并且對于施工人員具有一定安全風險。而傳統的升降平臺不但覆蓋性較差,且對于大面積單體建筑施工時需要大量的升降平臺,成本過高。比如重慶來福士廣場項目T3S塔樓是一棟曲面結構的超高層建筑,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的蔣劍陶、申雨、王洪強、余滔、陳曉偉、陳斌等在該建筑修建時就創新的采用曲線爬升施工升降平臺,新的施工平臺安全、可靠。隨著建筑施工方法不斷改進,中建四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王加鑫在2015年提出了高層建筑上下循環穿插施工方法,該施工方法近幾年逐步的被推廣采用,傳統的施工升降平臺已無法滿足新施工方法改進的要求。綜上所述可見目前亟需一種技術方案解決上述問題。因此我們發明了一種配合上下循環穿插施工方法的新型施工升降平臺。
一種新型施工升降平臺為封閉防護結構,新型施工升降平臺內邊緣的形狀與建筑物外立面的形狀相對應,新型施工升降平臺上設有手腳板,新型施工升降平臺的高度覆蓋4~5個樓層,新型施工升降平臺底部留有3~4層供施工電梯停靠窗口。在新型施工升降平臺手腳板上設有翻板,并且翻板設置在建筑外立面內凹處的部位或設置在建筑奇偶層結構不同處,通過設在手腳板上的翻板以滿足新型施工升降平臺的升降和封閉要求,由于建筑外立面有一些如飄臺、飄板等凹凸不平的位置,還有些建筑外立面結構根據層數不同有些變化,對于奇數、偶數層不同外立面結構或者每隔幾層變化一次外立面結構的位置,施工升降平臺腳手板外同樣采用翻板,根據不同結構的變化打開或折起,從而滿足不同結構造型的防護要求。
該新型施工升降平臺中的施工電梯包括機廂和升降架,升降架與建筑主體的各層樓板之間通過連接組件進行定位連接。連接組件包括樓層連接柱,上端部,主體部,收縮部,下端部,架體連接件,上連接部,下連接部,樓板。該連接組件包括樓層連接柱和架體連接件,樓層連接柱貫穿樓板,架體連接件分別包括上連接部和下連接部,上連接部和下連接部分別與樓層連接柱的上端和下端連接,樓板鉆孔后,連接過程中人力即可完成,不需要額外的工件輔助,拆卸十分方便。
連接柱豎直方向從上到下依次為上端部、主體部、收縮部和下端部。上端部、主體部、收縮部和下端部均為圓柱體結構。上端部的直徑大于所述主體部的直徑,樓板的貫穿孔的截面孔徑與主體部的直徑相等,收縮部的直徑小于主體部的直徑,下端部的直徑大于收縮部的直徑而小于所述主體部的直徑。上端部、收縮部、下端部均設置在樓板的外部。上連接部為鋼纜結構,套設在主體部上,且連接位置設于在上端部和樓板之間,鋼纜的一端與升降架固定連接,另一端通過可調節系扣與樓層連接柱活動連接,鋼纜具有一定的緩沖約束力,可以避免升降架向遠離樓板的一側傾斜。下連接部為彎桿結構與收縮部連接。下連接部的一端與升降架固定連接,下連接部的另一端繞過并勾住收縮部。彎桿結構為硬質材料,因勾住收縮部可以形成很好的限位作用,彎桿的彎曲部分包裹角度較大,因此在實際安裝時,先將下連接部確定位置,再在樓板進行鉆孔,穿設樓層連接柱,直至收縮部對應彎桿的彎曲位置,通過大角度彎桿,可以在升降架進行小幅度晃動時,提供約束力。升降架與樓層連接柱之間的鋼纜處于繃緊狀態,可減少升降架的晃動。
為了保證施工升降平臺能夠順利升降,施工升降平臺內邊緣應以建筑外立面最突出處為圍護面,建筑外立面內凹處凹入距離小于60mm時采用加高件進行附著支座的安裝,并采用翻板進行封閉防護,翻板尺寸根據外立面內凹處的尺寸定制,通過機械連接可以實現翻折,施工升降平臺升降至需要防護的樓層時翻開翻板進行防護,施工升降平臺升降至不需要防護的樓層時折起翻板而不影響架體的升降。施工升降平臺由標準單元架體和轉折單元架體構成,對于外立面墻面跨度超出施工升降平臺的單元架體寬度或建筑外立面凹入大于60mm時采用轉折單元架體,從而滿足施工升降平臺平行于建筑外立面。施工升降平臺每一層均設有腳手板,施工升降平臺腳手板鋪設時應保證順直。
該新型施工升降平臺設計為封閉防護結構,避免了施工人員的操作墜落,通過現場施工條件確定新型施工升降平臺與建筑外立面的配合造型,新型施工升降平臺的內邊緣應與建筑外立面的平面形狀相同且略離開建筑外立面一段距離以確保新型施工升降平臺能夠沿著建筑外立面垂直升降時電梯能夠正常使用。在新型施工升降平臺底部留有供施工電梯停靠窗口,電梯可以沿平臺上下運行。該新型施工升降平臺配合上下循環穿插施工方法具有提高施工作業效率高,施工進度快,適應范圍廣,成本低等優點將會有效促進建筑施工技術和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