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芬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山門林場,甘肅 天水 741013)
黨的十九大對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論斷和新要求。如何全面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管理林業資源,合理有效的利用林業資源成為當前林業管理的重要問題。
對于國家的可持續性發展來說,林業的發展是基本,是實現發展的物質保障。只有強化林業資源的基本保護,才能真正鞏固整體社會的生態林業建設,充分促進相應的林業發揮最大的發展潛能,有效提升整體林業對于和諧社會建設的輔助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第九部分關于“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部署,使林業資源管理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和現實挑戰。作為林業管理部門,更應該將立足林區,放眼長遠,不忘初心,砥礪奮進,忠實履行“專業、社會、政治”三大職能,為林業資源的長效發展、改革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方面發揮突出作用。要強化地區的林業保護宣傳,強化意識提升力度,形成良好的保護生態環境的社會化氛圍,建立全民的保護意識提升,切實從根本上保證森林資源得到有效地管理。在實際的保護過程中,只有踐行科學發展觀,才能從認知上提升整體林業保護的社會責任感,從根本上保護生態環境的平衡,促進社會生態文明水平的提升以及和諧社會的建立。
我國林業資源分布較為廣泛,豐富的林業資源在促進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受傳統觀念及諸多因素的影響,林業資源的科學管理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阻礙,問題也日益突出。一是林業資源質量下降,急需對林業資源進行科學管理。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在林業資源管理的過程中,林業資源管理方式的科學性較差,對沒有達到利用價值的森林進行采伐、采伐結構不合理以及采伐量過度等。管理者過度追求短期經濟效益,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林業發展,造成了很多森林樹木的生長時間較短,其可利用的價值大大降低;很多天然森林遭到了破壞,現階段的森林資源主要為人工培育的次生林。不論是在樹木的成色還是在木材的品質上,林業資源的質量都在不斷地下降,嚴重的影響到了其經濟效益的提高;二是林業資源是我國林業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資源,林業監管需要科學管理作為支撐。在目前的發展過程中,多數林業資源管理部門的市場適應能力較弱,在很多地區,沒有較為完善的林業監管制度,這嚴重的影響了林業資源的市場化發展,阻礙了資源的有效利用。如果有較為科學的林業資源管理作為支撐,那么林業監管工作將會得到更好的發展。科學的管理林業資源,對森林進行合理的采伐,不僅可以促進林業資源的發展,同時也有利于對林業資源的加工和利用,如果不制止不科學的采伐就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促進林業資源的合理利用,就要科學的規范采伐工作。對濫砍濫伐的行為進行嚴厲的懲罰,加強法律的約束力。同時,要對林業部門的從業人員,特別是伐木工人,進行相關技術的培訓,使其在工作的過程中,能夠盡可能的保護好林業資源。同時在進行森林培育的過程中,合理的規劃好森林的用途,并進行砍伐量的控制,使森林資源能夠得到最有效地利用,創造更高的價值和經濟效益。
為了提高林業資源的質量,促進其經濟效益的發揮,就需要加強對林業資源的科學管理。針對目前在林業資源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要注重管理方式的轉變。可學習國際上林業資源較為發達的國家的發展模式,結合地方林場的實際情況進行適應性的創新和發展;可以建立專門的團隊,注重對林業資源質量的管理和控制,對沒有達到價值標準的樹木進行嚴格的采伐控制;要根據發展的需要以及自身的自然條件優勢,建立區域化的森林資源利用模式。對培育的品種進行認真的篩選;要注重管理者職業素質和能力的提升,使其能夠用更加科學的思維進行林業資源的管理,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增強林業資源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適應,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就要不斷的完善對資源的監督和管理。林業資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需要較為完善的監管制度作為支持。所以在加強對林業資源的科學管理的過程中,要注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同時,要落實近年來正在不斷深入的林業改革的措施,促進地方林場林業資源向著經濟發展的要求邁進。此外,為了促進林業資源的有效利用,也要注重對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特別是資源管理方面的人才,這樣才能為今后更好的發展提供保障。
為了保護好我國豐富的林業資源,就要對其進行科學的管理和高效的利用。雖然在現階段的發展過程中,林業資源管理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林業資源的發展。但是隨著林業改革的深化以及有效措施的實施,林業資源的管理工作將會得到更好的發展,這不僅有利于提高林業資源的供給和利用,同時可以促進林業整體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