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巖
(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管理局紅衛農場生資航化服務公司,黑龍江 佳木斯 156322)
水稻旱直播也叫旱種水管,它是在水直播與旱育移栽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一種新型水稻種植方式,它不經過水整地、育苗和插秧作業程序,直接把種子播在地里,實現了優質、高效、輕簡農業所需的基本要件。這項技術是將旱田整地、精量播種、側深施肥、噴灌等技術有機結合的技術模式。由噴灌結合降雨滿足水稻全生育期需水,需水量僅是傳統水稻種植32%水量,水生產效率較常規水稻栽培提高3倍左右。
該試驗于紅衛農場6隊4號地進行,土壤類型為草甸白漿土,多年旱田,有機質含量為3.76;PH6.5;速效磷19 mg/kg;速效鉀143 mg/kg;速效氮232 mg/kg; 速效硅210.1 mg/kg。屬于第四積溫帶年有效積溫2100-2300℃。前茬作物:大豆,整地情況:大豆割后秋深松淺翻、耙平、春平地播種。
品種選擇:龍慶稻5
采用大區對比法,同地塊相鄰設3個處理,旱直播稻試驗區150畝,大豆試驗區30畝,玉米試驗區30畝。大豆、玉米按常規方案管理,調查統計相關數據。
播種期為4月25日播種期。
大馬力拖拉機帶GPS通用機平播。
1.用破胸芽種12-13公斤/畝。根據播種機實際播種量適當調整,密度參考每平方米670株保苗數。
2.用種量依據計劃保苗數、種子千粒重、發芽率、凈度、保苗率(65%)計算用種量,做到播量準、播種勻、覆土嚴,播深1~2cm,最深不過3cm。
根據播種機寬窄行15-30cm的實際行距播種。
全生育期需水由噴灌和自然降雨供給。改造6站水肥一體化設備,增設增壓泵,鋪設鋁合金管道噴頭間距18米*18米。
1.播種后立即噴灌使土壤達到飽和狀態,以滿足出苗。噴灌時盡量加大噴量縮短噴時間,停噴以促使地溫快速升高,利于出苗。出苗的土壤含水量保持80%以上。
2.全生育期土壤達到濕潤狀態。在分蘗期、長穗期、抽穗期適當增加噴灌量,保證水稻的正常生育。
全生育每公頃用肥量尿素150kg、磷酸二銨80kg、氯化鉀90kg。
各時期的施用比例:氮肥分配比例是基肥:分蘗肥:穗肥為4:4:2。磷肥全部基施,鉀肥基肥與穗肥各施50%。
1.基施:尿素的40%、硫酸鉀的50%、磷酸二銨的全部做基施。
2.追肥:尿素的40%在幼苗3.1-3.5葉齡期(除草劑苗期滅草后)和在劍葉下一葉期用尿素的20%和氯化鉀的50%。
播后苗前土壤商情適宜時,用機動噴霧機進行封閉化學滅草,藥劑配方藥劑選擇噁草·丁草胺100mL/畝+芐嘧磺隆6.7克/畝或25%農思它乳油150 mL/畝,高噴液量、低壓力、大霧滴噴灑,均勻噴霧土表,進行封閉滅草。旱直播稻4葉期后,根據田間雜草情況在稗草2-3葉期前用20%氰氟草酯75mL/畝+靈斯科丹40mL/畝+杰效利5g/畝莖葉噴霧除草。旱稻6-11葉期視田間草情,進行人工處理。
由于旱作水稻田面沒有水層,病蟲害發生率較低,可根據水稻長勢、氣候情況預防。
1.蟲害防治:潛葉蠅、負泥蟲發生率低,個別點片發生也達不到防治指標。重點是稲螟蛉防治,參考篩選藥劑高效氯氰菊酯、樂果、敵殺死、樂果+敵殺死,高效氯氰菊酯用量300ml/畝,樂果用量300ml/畝、敵殺死用量100ml/畝、樂果和敵殺死藥劑。
2.病害防治:紋枯病基本不發生,稻瘟病、鞘腐病、胡麻葉斑病、細菌性褐斑病等病害可根據水稻長勢、溫度、濕度、病情等進行防治。
防治配方:畝用2%春雷霉素80ml +25%咪鮮胺80ml或畝用2%春雷霉素80ml +75%拿敵穩15g/畝+5%多抗霉素50ml。
水稻孕穗期密切關注當地天氣預報,在冷害來臨的前5-7天,莖葉噴施抗冷害劑,例如益普、益微和磷酸二氫鉀等。
水稻抽穗后45天以上,活動積溫900℃以上,多數穗穎殼變黃,小穗軸及護穎變黃,水稻黃化完熟率95%以上為適宜機械直收。
如實驗所示旱直播水稻在無水層條件下,抗倒伏、抗病性較強,且能保證平方米穗數,結實率和千粒重,進而保障產量。
由實驗可見,旱直播噴灌種植結合降雨滿足水稻全生育期需水,需水量僅是傳統水稻種植32%水量,水生產效率較常規水稻栽培提高3倍左右。和其他旱田作物相比更依賴灌溉來保證單產。
如實驗所示旱稻種植效益要明顯高于種植大豆玉米效益,相比種植其他旱田作物,旱稻直播噴灌種植差異主要是人工費成本和噴灌設備費用。
在產量和效益方面,旱直播最大的意義在于改造有灌溉條件的坡崗地旱田,通過鋪設灌溉設備建立無水層水稻種植新模式,提高單位面積糧食單產和經濟效益來解決目前旱田作物種植效益低下的難題。
2018年,紅衛農場進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水稻旱直播噴灌種植技術研究,以加大旱直播水稻品種、栽培科技支撐力度為手段,進一步完善水稻旱直播播種、植保、水肥一體化噴灌等管理體系,實現了旱作農業“一降兩減三提高”目標,為農場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旱作農業轉型,尋求旱作農業發展新出路,提高旱作農業市場競爭力奠定了基礎。
1.降低勞動強度。通過網格化水肥一體化噴灌設備,降低農業生產者勞動強度。省去常規種植水稻育苗、插秧環節。
2.減少水資源浪費。噴灌種植水稻需水量僅為90m3/畝,是常規水稻種植的18%。
3.減少農藥使用。由于旱稻種植不建立水層,基本不需要防病,單項就減少農藥使用9元/畝。
4.提高肥料利用。旱稻種植的噴灌濕潤條件,大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較常規施肥量節省6%。
2019年,紅衛農場將以培育適合旱作種植的水稻品種為突破口,以降低除草劑、噴灌成本為目的,加快完善旱作水稻種植技術,進而推動農場旱田種植結構調整更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