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珊
(中共哈爾濱市阿城區委黨校,黑龍江 哈爾濱 150300)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目標主要有兩個:第一,進行經濟體制改革以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第二,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發展模式,早日實現我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發展。經過40年的發展,我國的宏觀經濟在實踐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宏觀經濟管理水平也有了顯著的提升,富有中國特色的宏觀經濟管理體系也慢慢建立起來。
自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我國經濟經歷了如下幾個發展階段:
在最初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時,我國制定了十年發展規劃并進行了經濟結構調整,并提出了“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發展方針。
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經濟發展經歷了第一次過熱期。在1982年黨的十二大提出至20世紀末我國農業生產總值應實現“翻兩番”的目標,這極大的激發了人們的生產熱情,很多地方為達成“翻兩番”的目標,不斷的增大投資規模,因此導致了經濟過熱的問題。
本次經濟過熱后很快就產生了第二次經濟過熱,“雙緊”政策的出臺使經濟增長放緩,因此有很多企業開始要求放松信貸,這促進了工業的快速發展,但同時又暴露出了能源和原材料供給不足的問題,逐漸出現了市場需求下降,工業生產量降低,就業壓力激增等問題,使得國家經濟踏入了低迷期。
在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經濟出現了第三次發展過熱期,1992年鄧小平同志的“南巡講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在黨的十四大上又確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我國的改革和發展高峰期到來。在本階段我國實現了宏觀經濟的成功調控,這也使得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我國有更大的能力來應對危機。
在這一階段的宏觀經濟調控中,依然存在宏觀經濟失衡的問題,市場整體表現為需求疲軟,供給過剩,與之前的失衡階段呈現出相反的特征,這是由于經濟發展導致了產能的大量增加,而經濟體制改革卻使市場受到了約束,因此導致了產能過剩的問題。
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爆發了亞洲金融危機,這對于中國經濟產生了很大的沖擊,為應對這種沖擊,我國制定了擴大內需和落實財政政策的戰略方針,中央財政也開始向商業銀行發行長期國債,這對于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渠道的拓寬以及市場投資額的增加都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不僅如此,我國也實行了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中央銀行下降了準備金率,也對存貸款利率進行了調整,這使貨幣供給量大大增加。
我國自入世后,改革的目標有了進一步明確,這使得地方政府對于經濟發展有了更強烈的熱情。很多地區的固定資產投資都在不斷的升溫,這一趨勢在房地產行業表現的尤為突出。入世后我國外貿出口增長量大大提高,在經常賬戶以及資本賬戶方面產生了“雙順差”,外匯儲備糧的增加,使央行不斷的增加基礎貨幣發放量。不僅如此,投資速度的過快增長、流動性過剩、供給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都突顯出來。
為更好的促進經濟發展,我國中央政府在2004年底對財政政策進行了調整,使長期建設的國債規模縮減了400億元,并且2005年又縮減了300億元。在2007難,我國中央政府又將穩健的貨幣政策調整為從緊的貨幣政策,在中央經濟工作中也明確指出,一定要將經濟的適度增長、防止通貨膨脹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要制定更加科學有效的宏觀調控政策。對于經濟發展中的各種問題,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解決,避免問題的進一步蔓延,這樣才能夠促進經濟的繁榮發展。
2008年發生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發展嚴重衰退,外部需求也大大減少,這使得我國出口下滑,工業生產總量也有明顯的減少,失業率也有大幅度的增長。由于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我國的經濟政策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變成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2011年開始,我國經濟在波動中發展,增長速度也明顯放緩。在2014年中,黨中央政府做出我國已經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決策,要求宏觀經濟管理工作必須隨之進行相應的調整,積極的開展結構調整以及動力轉換工作。分析國際發展情況來看,我國經濟和二戰后的日本、韓國一樣,都經歷了快速發展的階段。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的回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這對于經濟的穩定發展是非常有利的。一直以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動力,由于供需兩側的結構性變化而受到了約束。
在這樣的經濟發展形勢下,我國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針,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并更好的體現政府的作用,這是理論層面的重要創新,也是對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嶄新認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措施就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和補短板。在此基礎上,還必須做好新領域拓展工作,并切實解決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以促進我國各個行業創新水平的提升,使其在國際市場上能夠保持核心競爭力。
綜合本文分析,我們對改革開放政策實行以來我國經濟的發展脈絡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并明確了政府采取各種措施的理論和現實依據。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經濟發展必然要經受更多的挑戰,因此,政府做好調控工作,制定積極有效的措施確保市場經濟的穩定性就成為了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此外,在宏觀經濟政策層面還要積極的進行創新,這樣才能夠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