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梅
(黑龍江省綏芬可市第一中學,黑龍江 綏芬河 157300)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師應當結合當前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將趣味實驗與理論知識講解有機整合起來,全面提升初中化學教學效果,促進課堂教學的改革創新。
不斷創新課堂導入形式,也是促進初中化學教學改革的有效手段。筆者在執教初中化學的教學中,就通過趣味化學實驗導入新課的方式,取得了好的教學效果。首先,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教學的實際內容,設計與之相適合的趣味實驗,可以是現場演示,也可以是多媒體演示,無論何種演示方式,都能取得好的導入效果。其次,在授課開始時,教師先給學生設置懸念。然后通過趣味實驗的開展,讓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一些“神奇”的實驗過程,例如,筆者曾給學生開展了一個趣味實驗,名稱叫作“燒不壞的手帕”,這個趣味實驗,單從名字就覺得很玄乎,也知道其中蘊含著化學原理(基于篇幅限制,筆者不再贅述實驗過程)。通過這些“神奇”的趣味實驗,學生對其中蘊含的原理充滿著期待,教師這才娓娓道來,必然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需不斷優化教學手段,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立足于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在為化學實驗教學奠定良好基礎的同時,加強學生各項能力,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在教授二氧化碳制取這個實驗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實驗所需器材:發生裝置、長頸漏斗、錐形瓶、導管、收集裝置、集氣瓶。之后在課堂讓學生依據二氧化碳制取步驟進行,首先要求學生檢查氣密性,其次把石灰石放入錐形瓶中,接著在長頸漏斗倒入稀鹽酸,然后利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最后整理裝置。而若想驗證集氣瓶內是否有二氧化碳:可以用燃著的木條放入集氣瓶內,若木條熄滅,則其中含有二氧化碳。該實驗是初中化學教學中非常常見的實驗,為了能夠讓學生有效掌握實驗內容,教師可以小組教學法,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則在一旁指導,如此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還能拉近師生距離,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化學知識,實現寓教于樂的目標,為提高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效果奠定基礎。
趣味性體現在兩方面,一個是在實驗過程或者是結果中體現的新奇性,另一面是在相同的實驗目的下,可以使用多樣化的實驗方式去實現實驗目的。教師就可以在第二種類型實驗中設計出多樣的實驗形式,比如在實驗“制取氧氣”中,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成三組,每個小組都使用不同的方式制取氧氣,分別是氯酸鉀、過氧化氫、高錳酸鉀,之后讓學生對這三種實驗中用到的器材、反應條件以及反應方程式進行探討,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直觀的看到和理解教學重點,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重點知識。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重點,設計相應的實驗情境,通過趣味實驗特點進行教學。再比如,在“燃燒和滅火”有關知識點教學中,在生活中燃燒現象很常見,然而學生對其認識也只是停留在紙張燃燒、燃氣等燃燒。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準備一根鎂條,學生認為金屬是不能燃燒的,而教師在氧氣下點燃鎂條后,學生就會被其燃燒產生的強光所吸引,也會再次認識燃燒的定義。之后,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講授燃燒的定義和三要素。可燃物在存在助燃物環境下達到燃燒所需的能量,產生劇烈的發光、放熱的現象叫做燃燒。之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如水中物質會燃燒嗎,進而讓學生對燃燒有全新的認識。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實驗“鈉在水中的燃燒”,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先在煤油中去除金屬鈉,之后將其表面的煤油擦干凈且切成小塊,將它們放到水中,在實驗中鈉是浮在水面上的,熔成銀白色小球,且快速的四處游動,還發出“嘶嘶”的響聲。在這個實驗中,學生真正認識到燃燒,教師簡單介紹金屬形式給學生,讓教學中化學內容實現了連通性,提高教學的效果。
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能夠把課外拓展設置成學生的課后作業,在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理解與意義的基礎上,加強學生實踐能力,讓其有效理解化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在學完碳酸鈣同酸反應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同學們在家中進行化學實驗,用食用醋清除水垢,如此不但讓學生認識到食醋內的酸可以與碳酸鈣反應,進而實現去污的作用,還能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通過趣味化學實驗的運用,既能拓展同學們的視野,還可以讓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到新高度,讓學生了解化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而化學內容的學習能夠切實優化生活問題,進而依托趣味知識展示,提高學生對化學內容的分析能力,有助于加強學生打破定向思維,提高學生基本能力,推動學生日后良好發展。
化學這門全新的學科,在學習之初,一些基本的知識,如物質的名稱、符號以及元素符號等都是需要學生記憶的,而這記憶的過程也是學生將具體物質符號性,從形象思維轉變到抽象思維的過程。這一過程,若教師不能夠建立正確的引導方式,只是一味地理論說教,則會引起學生對化學這門課程的反感。對此,教師可通過一些課外趣味性化學小實驗的設計,讓學生自發地去搜集資料,了解化學,進而強化學生的化學學習。比如,在學習“營養物質”這一章節時,教師就可設計自制豆腐這一課外實驗,讓學生在家里,將水與黃豆混合并放置一天,之后黃豆泡開用豆漿機將其打碎并過濾,最后將過濾后的豆漿加鹽調制放于方形容器中一段時間,就可以得到豆腐。該實驗中,學生應該注意,打豆漿時,黃豆和水的比例是1:1。這一實驗,操作簡單,安全,且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既有助于學生了解化學的神奇,又有助于強化學生的課外學習。
趣味化學實驗的推廣應用是化學成為學生樂于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一門學科。同時,增加了趣味實驗教學之后,學習化學也不再枯燥乏味,反而成為學生學習中的一大樂趣。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巧借化學實驗,調動學生的化學學習欲望;巧設合作小組,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等方式,真正展現初中化學教學的價值,使初中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化學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