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八宿縣教育局教研室,西藏 昌都 854600)
新課程改革中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其更加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學生為主體的位置。因此,為了能夠將人文關懷滲透至初中教學管理中,引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為學生營造出更加和諧的教學氛圍等。則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做好初中教學管理創新的工作,從而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和提升學生的自信心,進而為提高教學管理的質量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保障。
在初中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人文關懷缺失的現象,其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第一,有些初中教師素養較低,導致很多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綜合素養的培養;有些教師性格的不同,使得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方法只能根據自己的想法和觀念進行教學,從而忽視了學生的最真實的想法。這些都是教師缺乏人文關懷的重要因素。第二,學校的因素。有些學校更加注重升學率,造成有些教師為了能夠自身的利益而更加重視學生的成績,對于人文關懷的教育少之又少。第三,社會風氣的影響。社會對于人才的標準往往會直接考慮學生的成績,并將成績作為評判的標準,這就給家長和教師產生了不良的影響,進而導致人文關懷的給予越來越少。
1.營造更加和諧的氛圍,促進學生的成長
初中生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在做事情的時候比較沖動,特別是有些思想較為幼稚,使得其很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和內部因素等方面的不良影響,阻礙了初中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了能夠克服這一現狀,則需要創立更加輕松和愉快的學習氛圍,這對于其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進而樹立正確的三觀意識。因此,在初中教學管理過程中,初中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多的幫助,在與學生進行相互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其他方面的特長,并挖掘出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在拓展自身的眼界后,能夠建立自信。
2.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保障教學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新課程改革提出: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發表自己的見解之后,及時給予反饋,進而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重視和關懷等內容。因此,在實施教學管理時,不能僅僅關注學生的成績高低,還需要在實踐過程中給予學生細致入微的關懷,對學生日常的生活表現和學習情況、學生的點滴變化等展開交流和討論。一方面,建立更加和諧的教學管理環境,通過和諧、平等的對話,教師能夠更加明確的了解到學生的心理動態,進而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敞開心扉,抒發自己對學習的真實想法。另一方面,教師在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用心的指導和幫助,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不僅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還能夠對順利開展教學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靈活應對潛在的挑戰
初中學生應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形成的,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有效的監督和鞭策,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方面,在課前進行預習;課中進行指導;課后進行溫習等三個時間段進行指導和監督。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需要養成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答問題等的習慣,并對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和身體鍛煉的方面進行監督。可見,這種全方位的監督和管理,已經成為初中教學管理中最為瑣碎和繁重的任務。因此,在教學管理中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則需要持之以恒的付出,注重學生人文教育的關懷,進而進行潤物無聲的教育。同時,在教學管理中還需要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例如:結合歷史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的教育,使得學生不僅具有了人文素養,還能夠在以后的學習生涯中養成永不放棄的堅信理念,進而能夠從容的應對之后所遇到的挑戰。
4.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傳統的教學管理過程中,很多初中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并以成績作為評價的標準。而這種評價體系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不僅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對教學管理工作產生了很多不良的影響。因此,初中教師應該在教學管理中,對學生的日常表現和班級的表現等列為評價的指標,不斷完善教學體系,進而在引導學生、關注學習成績的同時,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進而在不斷約束自身的行為基礎上,能夠更加主動的維護班級的秩序,從而為提升教學管理的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良好的師生關系,發揮教師的榜樣力量,能夠讓學生在尊重自己的老師的同時,還能夠熱愛教師所教的課程。究其原因,初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階段最為關鍵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很容易產生錯誤的認知。而榜樣的力量又具備強大的感召力,能夠讓學生產生認同感,進而規范自身的行為和產生積極向上的態度。特別是對于學困生來講,教師在分析實際的情況后,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發光點,并運用激勵的方法,挖掘出其他方面的潛能,例如:唱歌、朗誦等,以讓學困生建立自信。同時,一旦學生遇到學習方面的困難,則需要給予生活上的關懷,并從心理上進行有效的疏導,讓學生擺脫消極情緒帶來的不良影響。
基于當前初中教學管理的現狀,本文積極開展了“人文關懷”的教學管理方式,其不僅順應了當下課程改革的需求,還轉變了傳統的教學管理方式,讓學生在關注成績的同時,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建立更加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永不放棄的品質,已在之后的學習生涯中能夠靈活的應對之后潛在的挑戰。同時,學生與教師關系的融洽,為學生創設更加和諧的學習氛圍、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等,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提升整個學校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