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姣
(三江侗族自治縣良口鄉和里小學,廣西壯族自治區 柳州市 545500)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他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1】。中華民族歷史悠久,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廣袤的九州大地上活躍著許多璀璨迷人的民族文化和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三江侗族農民畫作為校本課程進入農村小學的實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當下社會環境中,中華傳統文化尤其是民俗類文化正受到猛烈沖擊,小學學生們對NBA、世界杯、蜘蛛俠、肯德基等如數家珍,卻不了解舞獅、祭祀、風雨橋、農民畫等背后的故事,類似如此的教育偏差和缺失會對孩子們的成長與發展產生諸多消極影響,也將使得中華傳統文化逐漸沒落,惡性循環,后果堪憂。侗族農民畫農村小學校本課程中的開設是在給孩子們“補課”,補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補一些當地的風土人情,引導學生愛家鄉、愛祖國。這是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需要,也是在積極響應新課標理念的號召。《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2】”
為開設侗族農民畫校本課程,我校積極設立課程組織機構保障課程組織的有序管理,形成行政管理、師資培訓、教學研究、活動指導的運行機制,加強對課程教學的日常管理和業務指導;布置與創建環境,專門設立美術專用教室,配備專用美術課桌、多媒體,為提高教學質量奠定基礎。為了完善侗族農民畫校本課程的教學機制,除了上述努力外,我們還將課程實施目標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三個方面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細化,使得目標更明確;將課程內容按照年級高低、學生特點、學習能力等多方面進行了詳細安排,使得操作更具體;將老師與學生都列為考察評價對象,分別以不同的標準進行有規律的考核督導。
侗族農民畫校本課程的開設是一項多方受益的工作。對學生而言,學習侗族農民畫相關技能與知識的同時夯實人文底蘊,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對其成長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老師而言,課程開設本身就對老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能夠順利完成這一挑戰就意味著自我能力的進步與突破;對學校而言,將課程教學與當地特色侗族農民畫民間藝術資源有機結合,既能打造自身的辦學特色,也能促進校園文化的多元發展。
我校開設侗族農民畫校本課程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其中有教訓也有經驗,目前來看小有所成。研究小組經過長達3學期的設計構建、教學實踐以及不斷的討論、修改、補充和完善,《侗族農民畫進校園》校本課程的開發研究工作終于基本完成,整理編撰了基本版的校本教材,逐漸形成了體系化教學方案。同時,侗族農民畫校本課程為我校挖掘出大量有天賦的繪畫特長生,并在包括中國人壽舉辦的“國壽少兒藝術節”活動、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水日”繪畫比賽、廣西少年兒童美術書法大賽、“教育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SEL項目”舉辦的全國項目學校兒童SEL主題繪畫比賽、三江縣中小學生美術作品比賽等多個大賽中累計斬獲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等數十個。我校及相關教學老師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榮譽獎勵,取得了一定的社會好感和專業認可。
在侗族農民畫在農村小學的校本課程教學實踐中,我發現“被動多是低效的,主動才會更優秀”。學生在學習侗族農民畫時,如果存在被裹挾的現象,孩子們會產生比較大的逆反心理;加之,目前侗族農民畫校本課程并未得到大多數家長的足夠重視,老師仔細感受每一個孩子的情緒比較困難,所以,被動學習的低效情況很難扭轉。主動學習的孩子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滿足自己的好奇,實現自己的目標,所以一般會相對優秀。除了學生之外,還應該鼓勵老師主動承擔相應的教學責任、鼓勵家長主動重視孩子們的興趣特長發展、鼓勵學校主動創造課程所需要的環境場地等等。主動代表了自愿與興趣,可以極大減少侗族農民畫校本課程在實踐過程中的阻力。鼓勵主動的舉措可以有評選優秀、榮譽表彰、展示獎勵,甚至物質刺激等進行善意引導。但是,個人建議對于不主動的人或行為不能有懲罰措施,否則適得其反的可能性會很大。
人是環境的產物,也是影響環境的一份子。當我們在積極推進侗族農民畫校本課程建設時一定要注意對相關環境的影響與改變,如校園中的學習環境、家庭中的親情環境、社會中的評價環境……同時,這些都會影響到課程的開設研發。作為環境中能動作用自主權最大的人而言,我們應該積極影響環境,為課程的開設研發減少阻力,擴大課程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周而復始得到良性循環對侗族農民畫校本課程意義重大。
在侗族農民畫內容進入農村小學的過程中,我們選擇性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作為教育載體和形式,為建設特色校園而努力發展,從而引導學生了解并熱愛傳統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的精華部分,樹立華夏民族的文化自信,培養祖國花朵的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