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明
(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第五中學,貴州 遵義 563200)
引言:物理這門學科,對于大多數的學生來說都是一個“來者不善”的學科,尤其是對于一些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存在一定不足的學生而言,要想學好物理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激發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前提是打消學生對物理的恐懼,讓學生熟悉物理的存在,而不是像對待天敵那樣對待物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有利于學生學習和熟悉初中物理知識,更有利于學生初中物理實驗的理解與掌握。
物理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許多學生會因為它的枯燥無聊,乏味無趣而對其難以產生學習的興趣。有人說,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那么,教師就應尋找能將學校無聊的物理變成有趣的事情的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師通過講有趣的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為例,在學習《阿基米德原理》的時候,老師可以給學生講該原理被發現的故事。老師在課堂上可以這樣開展故事:首先,教室可以問學生,“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再問學生“那你知道這是什么原理嗎”。這樣引出“阿基米德原理”這一概念,然后生動形象地向學生講述這個故事。老師可以說,“故事是這樣的,阿基米德是在一次洗澡的時候,看見滿缸的在他進去后,水就溢出來,看到這個現象他從而有所啟發,發現了這個原理”。最后在反問學生,在生活中有沒有發現類似的現象,可以舉例討論。物理教師的教學方法,能夠影響教學氛圍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通過講有趣的故事將物理的乏味變得有趣,將物理的抽象變成具象。教師通過講有趣的故事,能夠刷新學生的學習的物理學習的觀念。
俗話說說得好,“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物理也是一樣的,物理學中的知識理論原理都是從生活中的現象而來,這些理論原理都是科學家們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加以猜測、實驗、總結而得出。所以說,尋找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能夠引起學生的觀察的潛能。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為例,在學習《光現象》中,在“光的反射”一課中,教師在講課之前,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然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教室、走廊、校園等地方尋找觀察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現象,并記錄其特點,總結規律。之后,回到課堂,老師讓學生反饋并討論他們觀察到的現象和總結的規律。最后,教師講解光學的知識,分析學生所觀察的現象;若有不正確的,還要向學生解釋為什么會出現錯誤的結果,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再如,《光的折射》這一課,老師可以向學生演示筷子在碗里的折射現象,然后向學生提問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讓學生討論,最后,有教師來講解總結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及其物理知識點。教師在向學生傳遞物理知識的時候,還要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物理現象,讓學生從生活中存在的現象中認識到物理現象,知到物理知識,感受物理對生活的影響。讓學生積極地尋找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引起學生對物理現象的關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是通過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多層性等優勢,能夠將知識井然有序地分列成知識結構清晰,側重點明了的一種新型地教學模式。在物理教學中,這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為例,在《內能的利用》這單元中的《能量的轉化和守恒》,由于能量是物質的基本單元在空間中的運動周期范圍的測量,它是一種無形的物質。它的轉化和傳遞,學生不能通過觀察感受到,所以教師可以借助PPT 等多媒體教學工具,讓能量的無形,通過某種有形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在網上摘取某段表示能量運動的視頻,像火山爆發,地殼運動,海水的潮漲潮落等等,將能量的變化通過想象將其具化,從而條理清晰地認識能量變化地知識;然后,將關于能量知識點通過通過某種結構方式將其有序的羅列成知識結構清晰的框架。英國著名作家斯賓塞條例曾有句名言,“如果一個人的知識缺乏條理,那他的知識越多,他就越感到困惑不解”。由此可見,條理有序的地知識結構對于學習好一門學科的重要性,尤其對于像物理這種理性學科來說。
總而言之,興趣是幫助學生接受學習的最好的、最自然的老師。興趣能夠使學生不由自主地去學習、去探索、去發掘;它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主動發起者。在初中階段,學生剛剛接接觸物理學科,出于好奇心,在此階段對物理學習是存在一點興趣的,教師應當在這階段加強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發展,讓學生主動地汲取知識,激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