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蔚春
(江西省瑞金市梅崗初級中學,江西 瑞金 342500)
引言:現代散文在文學作品中起著連貫的作用,它不同于記敘文的特點,敘事性很強,它也不同于議論文,更不同于詩集,但是它與其他體裁的文章也都有相通之處,文章中都有情感的表達。很多學生覺得散文枯燥乏味,往往不愿意主動去閱讀,都是被動狀態。即使對于教師規定的必須閱讀的散文,學生通常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胡亂的閱讀一通。其實,散文是很美的,也是有趣的,我們可以從散文中感受人生的哲理,因為作者的情感變化而變化。散文,它也是多愁善感的。
眾所周知,在初中的這個階段,語文這一科目已經有了散文閱讀這一項了,最重要的是,散文閱讀這一項占了不小的分值。許多同學都反應,每每考試時,散文這一項分值總是最低,很難拿分【1】。因此,教師在進行散文的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自己去讀,主動去讀,自己去感受,這是至關重要的,除此之外,教師也要教會學生,進行散文閱讀時的一些技巧,培養孩子創造性思維。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把自己當作是作者,有感情的誦讀全文,比如在《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中,教師首先用第一人稱的口吻,充滿感情的去閱讀全文,然后向全班同學介紹作者林海音的生平事跡,林海音寫出寫篇散文時的社會背景與個人背景。大方向搞清楚之后,教師可以畫出重點語句,進行分析,找出情感線。以這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爸爸知道自己得了重病,因此對英子很嚴厲,不準英子賴床,讓英子獨立存取錢,作者一開始很不解,只覺得父親嚴厲,當作者參加完小學畢業典禮,回到家時,才發現爸爸已經不在了,而爸爸愛的那么花兒,卻開的正好,英子才覺得自己長大了,也理解了爸爸為何如此嚴厲。教師可以讓學生細細研讀,體會其中的感情,為以后的散文閱讀教學,打下基礎。
語文是個涉獵很廣的一門學科,它不像數學或者英語,有固定的答案,有固定的思維,語文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得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習慣。課本內的知識太少了,而且光是閱讀課內文章,閱讀的需求量是遠遠不夠的,為了開發學生的思維,課內外閱讀相結合,很有必要。在初中語文的學習中,課內的知識是有限的,往往不能滿足學生大量閱讀的需求,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學習完課內知識的同時,可大量閱讀課外文章。
比如說,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家里帶課外書籍來到班級,然后在教室里開設一個閱讀角,把書籍進行分類管理。然后書籍可以本班同學共同借閱,這樣不僅可以節約成本,而且會產生羊群效應,一個學生看過的書,其他學生可能會爭相借閱,生怕自己落后同學,這樣也可促進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同時,課內知識教師更需要認真對待,在課內閱讀的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閱讀的技巧和情感的把握,這樣她們在課外的閱讀中,才能更好的體會作者所想表達的情感。
教師都知道,在帶領學生進行散文教學閱讀時,文章感情線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可以創造一個與文章相符合的情境,來引導學生投入感情。比如,教師在進行散文教學閱讀時,可以利用辦公用品多媒體的便利,選擇此篇文章的閱讀,在音樂的伴奏下,學生可以更賦予感情的聆聽朗誦者富有感情的朗誦。教師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與感情,利用多媒體之便,渲染出與文章相符合的情境。以及文章刻畫了怎樣的人物形象,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感情,作者是作用了怎樣的描寫手法,深刻形象的表現出了這些【2】。
比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聽下朗誦錄音,然后讓學生進行討論,文章的感情線是什么,作者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聽完這篇文章的朗誦后,心里有什么感想。語文想得到高分,閱讀是關鍵,而情感的把握則是散文閱讀的重中之重。教師帶領著學生進行情境閱讀,不僅可以增加文章閱讀的趣味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準確的把握住散文的散文的情感路線,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此帶領學生進行情境閱讀十分有必要。
簡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根據以上三種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興趣與發散性思維。散文是美的,是多愁善感的,它并不是枯燥的,即使,教學部對于課內自讀散文沒有考試的要求,學生也不能說就不去閱讀它了,該認真對待還是得認真對待。畢竟現代散文不僅很美,更突顯了個性化,人文化的情懷。廣泛閱讀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量,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可增添氣質,畢竟,腹有詩書氣自華。學生也可根據它其中賦予的感情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