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穎秀
語文學科具有一定的統領性,尤其在小學教育階段。語文學科特殊的教育功能,對小學生識字、寫字、閱讀、語言表達等各個方面的發展與能力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效能,對學生綜合性學習影響甚深,更重要的是,借助于語文課堂,可更有效地對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而基于這樣的教學形式,給予傳統文化傳播與傳承更直接的渠道。在此訴求下,小學語文教師應深刻認識到其教學思想與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的深遠影響。借助有效載體,大力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令其能獲得良好的宣傳,還可利用其教學優勢與獨特的文化特征,讓語文課堂綻放光彩。
通過對當下小學語文教學情況的研究與分析,發現大部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概念知之甚少。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更多只是了解與掌握信息本身,并不能深入了解其中所蘊含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文化精髓,導致當代小學生缺乏一定的藝術品位、文學素養。而我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深刻的民族精神、優質的文化精髓,對學生人文素養、審美能力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語文課堂上,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傳統文化,既可賦予語文課堂新的展現形式,還可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
傳統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更強調教材本身知識的傳達,缺乏一定的文學性與趣味性,導致學生學習氛圍過于單調。基于此,教師應借助于基礎教學,在開展識字教學過程中,能科學地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利用中國博大精深的漢字起源與內涵,賦予小學語文課堂更深厚的文學屬性。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識字的過程中,以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手法,深入淺出地對漢字的演變過程進行解析,并將其蘊含的文化內涵,巧妙地融入到教學內容中,令學生能知其形,更能知其意。在對漢字的書寫方法進行熟練掌握的基礎上,能令學生更深切地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與此同時,教師可將中國有名的書法大家對學生進行介紹,并能將其與識字教學進行結合。書法具有獨特的藝術展現形式,可有效提升學生審美觀念與藝術修養,學生在識字過程中,教師可科學地融入書法特殊的書寫方法,以此引導學生能有效汲取傳統文化的精華,令其感受到學習漢字的趣味,潛移默化中強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意識。
經典文學作品相較于現代讀物,其更具有文學意義與歷史價值。優質的經典文學,既可幫助學生回憶歷史,還可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他們的文學素養,因此,教師應運用科學的教學模式,將經典文學作品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有機結合。教師可選擇更匹配的主題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語文閱讀課堂上,在課堂上學生通過閱讀經典名著,去有效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效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高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選擇我國經典著作《山海經》中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趣味片段,教師可引領學生共同閱讀“大禹治水”的故事。教師在向學生介紹典故與生動故事的過程中,可培養學生艱苦勞作、持之以恒的優秀品質?;诟呷の缎缘纳裨捁适拢ミM行傳統文化的滲透,通過鮮明的敘事形式,引導學生去深入挖掘故事背后所蘊含的民族精神?;谶@樣的教學,令學生在不斷提升其閱讀能力、開拓閱讀空間的過程中,能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新的認知與理解。更重要的是,借助于語文課堂,為弘揚傳統文化找尋到有效的輸出端口,運用傳統文化,為小學語文課堂增添光彩。
總之,教育體系作為文化傳播的主要陣營,應能充分重視其教育功能。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能科學地融入傳統文化,令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逐漸深入地理解與掌握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在這個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結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確保課堂的趣味性,善于引用經典神話故事等巧妙地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基于此,創建輕松的語文課堂,將弘揚傳統文化行為落實到日常教學的細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