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巴代提·艾且爾拜
當前世界文化正在步入多元化發展的全新階段,蘊含著祖先豐富生態智慧以及正確價值導向的國學經典日益受到國人重視,推動文化建設更成為黨中央高度重視的戰略問題。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語文教學就是實施國學教育的最為重要、最為有效的途徑,在語文教學當中凸顯國學教育,讓語文成為開展國學教育、推動文化建設、幫助小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的主陣地。教師應注重對教材當中國學元素的深入挖掘,借助小學生所喜歡的方式滲透國學教育,從而提高國學教育的實效。
當前通用的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底蘊,語文教師在借助教材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應將教學內容當中蘊含著的豐富的國學元素進行深入挖掘,并將國學元素融入教學當中,帶給小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融入中國風元素的語文學習當中,小學生可以獲得對傳統文化的初步了解,并在持續的語文學習當中積累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將傳統文化厚植于心,同時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提升語文素養,可謂一舉多得。
例如在部編版五年級上冊《將相和》一文教學中,筆者就以其中蘊含著的“以和為貴”與“家國情懷”分別作為教學的明線與暗線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對“和”這一儒家思想文化的核心、早已深入人心的思想觀念進行了簡要闡釋,并簡要列舉了“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萬事和為貴”等俗語;針對國人的信仰——家國情懷,筆者還將習近平總書記“天下之本在家”以及“尊老愛幼”“知書達理”“遵紀守法”等講話精神進行了簡要介紹,幫助小學生意識到傳統文化已融入國人的血脈,在新時代依舊光彩熠熠。
除了立足課堂教學進行傳統文化滲透之外,小學語文教師更要充分認識到環境育人的重要性,并充分發揮良好環境對學生所起到的積極的熏養作用,善于為小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國學氛圍,延展傳統文化,讓小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受到更多傳統文化熏陶。
營造良好的國學氛圍,教師要硬件、軟件兩手抓。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在班級文化當中凸顯國學教育,開辟“班級國學文化墻”,并將《論語》《詩經》《弟子規》等國學經典中的內容按主題進行分類甄選,以班級為單位創作出圖文并茂的班級文化墻;教師還要借助學校的大環境,創作出樓道國學文化主題墻,讓國學思想借助標語展示出來,借助宣傳欄廣泛宣傳。另一方面,教師要借助軟件多途徑宣傳國學,例如教師可以借助校園廣播滲透國學,在校園網站上面開辟國學專欄,并借助校訊通、微信群等宣傳國學,讓小學生時刻浸潤在良好的國學氛圍當中,并在這一寬松、和諧的良好氛圍當中對國學的博大精深有更深感受。
以語文教學為載體開展國學教育,教師既要注重教學中滲透、良好氛圍中延展,還要善于借助多樣化的國學課外實踐活動讓小學生將國學思想厚植于心的,并以此為基礎實現外化于行,增強學生弘揚傳統文化的自覺性。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形式多樣的經典誦讀活動,并為他們的誦讀配樂,在校內定期組織經典誦讀比賽,喚起學生讀經典的激情;組織學生將國學經典內容辦成不同主題的手抄報,給自己喜歡的古詩配上插圖,或者將經典故事用配有簡潔文字的連環畫展示出來;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小學生走上街頭,向路人發放國學經典宣傳材料,由教師牽頭組織“傳承國學經典,弘揚傳統文化”的志愿者協會,在全體學生參與的同時鼓勵學生家長積極參與其中,借助早晨、傍晚、周末的時間在圖書室和街頭誦讀經典,讓傳統文化由課堂、校園回歸社會,溢滿社會的每個角落,讓傳統文化得以在小學生手中、在群眾當中薪火相傳。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以其自身的特點形成開展國學教育方面的獨特優勢。小學語文教師要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進行充分發掘,在借助語文學科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將國學教育滲透其中,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感受傳統文化、受到國學熏陶,將國學思想厚植于心、外化為行,讓小學生成為傳統文化的捍衛者、傳承者、弘揚者,讓國學教育助益學生君子人格以及文化自信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