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詠玲
書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世界,其中有包羅萬象的世界景觀,也有曲折輾轉的人情世故;有別具一格的思想觀念,也有辭藻華麗的文字衣衫;有感動世界的人間大愛,也有令人捧腹的幽默喜劇……
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的重點在于品讀書中人物。通過跟隨故事發展來探析人物的曲折命運,從中感受書中人物的魅力與情感,從而滿足學生們情感的質樸追求以及想象的天真爛漫,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格目標。
學會帶感情的朗讀是閱讀鑒賞的第一步,教師首先需要掌握范讀的形式,通過自身語調精準、情緒飽滿、聲情并茂的朗讀,一方面能夠凸顯出文章的情感基調,另一方面還能為學生塑造榜樣,讓他們學會如何將情感灌輸于誦讀之中。
比如在《走月亮》這篇課文中,朗讀的技巧就要體現得淋漓盡致。文中“啊,我和阿媽走月亮”一共出現了四次,但是在朗讀過程中,其情感必須要層次化:第一次要平鋪直敘,定下較低的情感基調;第二次則要抬,凸顯出情感的變化;第三次需要濃,讓語言中充滿了自己對于母親的愛;第四次則需要爆發和宣泄,讓情感匯聚成一條河,通向母愛的巔峰。
品讀人物的情感寄托,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書中人物的性格、品質、德行等內涵素養,對學生的成長有著積極的影響。
以《獵人海力布》為例,這篇課文雖然是一個神話故事,但是海力布勤勞勇敢、熱心善良,在打獵時愿意把獵物分給鄉親們,而當他獲得神力得知災難要來臨時,他沒有獨自逃避,而是為了解救百姓,自己化身石像。這種為救他人、甘于奉獻的精神是海力布的化身,也是學生們鑒賞本文最需要學習的內容。
深化理解是閱讀鑒賞的第二步,通常可以借助復述的方式考察學生對于文章情感、情節、人物的理解程度,而借助情景劇表演的方式,則能夠讓學生真切體驗和感受文章的情感。
復述故事并不是簡單地把故事情節講述一遍,而是通過語言的轉化和運用,將文字化的內容變為聲音之后,仍然能夠將其中的情感傳遞出來。
比如《軍神》,通過醫生的語言和神態變化,就能夠從側面烘托出劉伯承將軍神一般的意志力。在復述過程中,學生就需要按照自身的理解,加入一些豐富的色彩和情緒,讓故事沖突更加鮮明,這樣才能通過聲音將情感傳遞給他人。
情景劇是將書本立體化的展示,是學生身臨其境演繹人物行為與情感的過程,一方面展現了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則深得學生們喜愛,是讓學生們愛上閱讀的重要形式。
表演不同于朗讀,要求學生對于文章有一定深度的理解,能夠通過行為動作來展現人物的性格,激發情節的轉換,由此讓觀者體會到其中的情感變化。比如《猴王出世》這一片段,學生僅僅從語言中展現石猴的活潑可愛、敢作敢為是不夠的,必須要借助身體的形態和姿勢,體現人物角色的定位,展現出小猴子的形態,以及其不同于其他小猴子的勇敢。
當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深度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可以開展續寫或改寫活動了。讓學生延續作者的思想繼續創作,或者推翻原來的定式,建立獨特的思路等,由此幫助學生靈活掌握課文中所學習到的思想和啟發,并且在最終的課后體會中,獲得更全面的感受和啟發。
比如在學習《龜兔賽跑》后,筆者就要求學生續寫一篇《龜兔再跑》,有的學生就寫兔子吸取錯誤,贏得了比賽;有的就會設計其他原因,依舊讓烏龜獲勝。
在課程結束后,筆者一般會舉辦“啟發大會”,讓學生分別談論閱讀感受,通過互相分享和交流,讓學生認識到文章的意義和價值。
總之,閱讀是一個讓學生感受情感的過程,需要借助多個環節,讓學生愛上閱讀,養成閱讀習慣;并且掌握閱讀的方式,可以在誦讀、理解、表演、續寫中感受書本之美,體會閱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