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娜
小學音樂教學是一個塑造情感、拓展知識的過程。然而,農村小學生這一龐大的受眾群體,受音樂學習環境、教學條件等方面的局限性,其整體音樂素養有著明顯的落后性。我們總結了在農村小學音樂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新舉措。
節奏在音樂、舞蹈等中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能夠將語言、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串聯起來,是音樂教學的基礎內容。音樂教育家所提出的“節奏第一”觀點,明確地指出了節奏的重要性。
用音樂節奏回答教師問題,不僅能夠有效的鞏固學生對于音樂節奏的掌握,同時還可以使音樂課堂教學氣氛更加熱烈。比如在教授《你的名字叫什么》這首歌曲時,歌曲中包含這樣的節奏:
X X | X X X‖
教師可以先通過這樣的節奏向學生提問:
3 5 3 5 | 1.2 3 ‖
你的 名字 叫 什么?
這時,學生通常會以日常回答問題的方式回答這個問題,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以剛才教師提問的節奏來提問教師同樣的問題,這時教師就可以用以下節奏回答學生:
X X | X X X‖
我 叫 某 老 師
通過上述節奏啟發方式,引導小學生將他們自己的名字根據這樣的節奏很快回答出來,也使得音樂課堂教學氣氛頓時熱烈了起來,學生對于音樂教學也有了興致。
節奏同樣存在于大自然的萬事萬物中,教師可引導他們多傾聽動物的叫聲,讓學生自己發現隱藏于大自然中的節奏,并通過趣味游戲展開音樂節奏教學。例如,在講授低段節奏這一音樂知識點時,可通過生動、有趣的實踐模仿,掌握低段節奏的基本特性并將其實際應用。教師可以創設一下節奏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掌握節奏,如教師在音樂課堂上穿上紅衣服、戴上圣誕帽扮演圣誕老人,帶領同學們合唱圣誕歌,唱完之后,從口袋里面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小貓、小狗等動物形象的小禮物,讓小學生們模仿這些動物的叫聲,并啟發學生們自己發現這些動物叫聲中的節奏,最后教師將學生們發現的節奏進行歸納,在游戲中掌握節奏的實際運用。
我們可以將歌唱看作是對原創歌曲的二度創作。例如,在教學《小雨沙沙》這一歌曲時,在用常規音樂教學方式教會學生歌唱以后,教師可以問學生:覺得如何才能更好地演唱這首歌曲?學生可以相互討論,并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演唱歌曲。有的學生可能會認為小雨聲音很輕,應該輕唱“沙沙沙”的部分,而有的學生認為種子的對話部分也應該輕唱,因為他們的對話也是無聲的。這些學生對于歌曲的“再創作”,教師都要給予其恰當的鼓勵式評價,尊重并鼓勵學生的創新熱情。
律動教學是音樂學習領域中實踐性較強的學習,根據新課標理念的要求,教師可以開展農村小學音樂課程律動教學。例如在學習《星光恰恰恰》這一歌曲的律動時,可以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的節拍韻動起來。學生可以根據歌曲內容與意境,充分發揮聯想,有的模仿小鳥飛翔,有的學習兔子歡跳等,音樂停止后,學生們要保持造型不動,教師可以試著猜想學生在干什么,通過這種有趣的教學活動,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韻律感,還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
在引導小學生進行樂曲欣賞時,不僅要用聽覺感受,還要鼓勵學生充分展開想象,聯合視覺、觸覺去深入感受,并加之以自己的創造進行形象展示,在提升音樂表現力的同時,培養創新思維。例如在欣賞《我是人們的小騎兵》這一樂曲時,首先通過課件讓學生了解蒙古族的民族特色,然后讓學生根據音樂節拍的變化,以身體律動表達自身對這一樂曲的解讀,以騎兵、牧民等角色沉醉于樂曲的意境中。
新課程標準這股春風為農村小學音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農村小學音樂教師要以此為契機,突破傳統音樂教學方式的桎梏,創新音樂教學模式,為農村小學生帶來更為愉悅的音樂學習體驗,讓他們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所在,讓創新思維與音樂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