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晉偉
(山西省圖書館,山西 太原 030021)
大數據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進步,為人們獲取信息提供了便利,營造了便捷暢通的學術交流環境。尤其是開放獲取運動的推進,催生了傳統的學術交流體系變革。然而隨著圖書館數字化進程的加快,科研數據知識庫的資源日益增多,極大地增加了用戶手工檢索的難度。面對大數據環境下異構分布的海量信息,若圖書館依然提供人工檢索方式,則不僅延長了用戶獲取信息的時間,也容易讓他們產生“信息迷失”。為解決這一問題,圖書館可以構建智能推薦系統,從科研數據知識庫中深入挖掘有價值的信息,分析與揭示具有關聯的統計數據,發現其中隱含的規律,并通過分析預測用戶需求,達到滿足智能化推送服務的目的。
大數據已經成為信息化時代的最明顯的標志,它是把在實驗、計算中得出的結果和具體的數值以文字、圖像或者數字的形式表現出來,這些數據在應用過程中具有很強的規律性和個性化特征,因此具有普適的應用價值。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數據技術已經融入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到了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的各個細節之中,特別是對于人們的學習活動,其推送功能可以根據學習者的學習方式、學習習慣、學習內容、學習要求提供定制式的資源服務,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使人與網絡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密切。這為當代圖書館在學科建設和學生差異化學習方面的服務與管理提供了最有效的技術支持。在大數據時代下,面對著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需求以及國家學科建設的高校發展需求,高校的圖書館服務模式需要與時俱進,隨著時代的發展進行改革與創新。現階段,我國大多數圖書館已經構建了基于大數據層的數字化學習資源整合體系,利用信息數據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用戶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數據資源的信息化服務模式,具體表現在以下這些方面:一是系統資源和服務模式發生了改變。在大數據信息技術的影響下,圖書館的傳統意義上的信息資源在不斷的減少,而數據信息資源在逐漸增加,一些圖書館已經逐漸在利用這些資源服務于學習用戶。相比較于傳統的信息資源,大數據背景下的信息資源,其內容更加豐富也更加具有拓展性,服務模式也更顯得靈活多變而深受用戶歡迎。這些都為圖書館在信息社會背景下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良好的契機。二是用戶需求和技術應用方面的改變。大數據時代,在社會需求的不斷促進下,圖書館知識服務的形式已經開始逐漸向多元化發展,并且也逐漸呈現出個性化的趨勢,在向對用戶個性化服務方向轉變。在服務于用戶的具體過程中。用戶可以憑借信息網絡的全覆蓋和信息終端的便捷應用,實現對圖書館所能夠提供的數據化的信息資源隨時隨地的利用,這樣就大幅度的提高了圖書館信息系統數據資源的有效利用,從根本上解決了圖書館的資源利用率問題。
當前圖書館所能提供的服務都是初級服務,無法對海量數據進行加工和處理,因此圖書館應當果斷改變自己的服務理念,通過海量數據了解客戶的閱讀習慣,并和數字圖書館已有業務相結合,創造更大的價值。可以預見,數據圖書館將成為數字圖書館的重要構成部分。所以,就長遠而言,數字圖書館應當在云計算技術基礎上,對數字資源進行系統的開發,使其具備強大的操作性并能夠在這一基礎上進行系統定制,從而擴展對原始數據的轉化、挖掘等數據服務功能,并從龐大的數據中篩選到有用信息,對用戶滿意度、資源使用率、資源分布等進行分析,并以可視化的技術進行展示,從而開拓出一條以數據為主導的服務之路。同時,數字化圖書館是一項關系到社會生活多個方面的系統工程,必須改變和實體圖書館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的情形,盡可能的推動上游業務的發展。數字圖書館應當參與到業務循環中,充分調動產業資源,并加強和數據供應商、出版社之間的合作,對數據進行充分的挖掘,并不斷拓展、充實自己的業務程序,擴大移動圖書館增值服務,實現不同群體之間的信息共享,提升其服務水平和效率。
圖書館是為教學科研提供服務的場所,科研數據知識庫的建立,目的在于采集、存儲與管理數字化學術資源,減少科研用戶搜集信息的時間,輔助他們更好地開展科研活動。圖書館在科研數據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擁有穩定的用戶群,其服務系統中也保存著大量用戶訪問數據,若能夠借助智能推薦系統集成這些用戶數據,并深入挖掘分析,發現隱藏在其中的知識,再依據挖掘結果以智能推薦的方式提供服務,將極大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進而吸引更多用戶參與到圖書館建設中來。加之大數據時代用戶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圖書館利用智能推薦系統,將提高科研數據整合水平,提高獲取科研數據的速度,強化服務系統的響應能力。
綜合前文所述,數字圖書館是我國信息化戰略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在當前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數字圖書館的創建必須把握當前的數據資源優勢,創新服務技術,健全其信息資源結構,促進數字圖書館的發展。隨著當前信息化社會的發展,數字圖書館發展、建設逐漸完善,這是當前社會發展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