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倩茹
(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區安家堡小學,河北 張家口 076271)
當前,構建高效課堂已成為一個熱點問題。而多媒體技術在農村小學的快速普及,給農村課堂教學帶來了生機,將聲、像,動態與靜態完美地結合起來,成為傳統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補充手段,正顯示出它無以倫比的優勢。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在萬全區安家堡小學所積累的教學經驗,談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就農村小學生而言,感性知識缺乏,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思維直觀且抽象概括能力差。而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其特有的科學性、形象性、趣味性和交互性,對視覺媒體以多種變換形式同步合成技術促進了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農村小學生由于缺乏正規的學前教育,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多媒體的動畫效果能夠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色彩鮮明適度的畫面吸引學生、點燃學生的好奇之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例如在教學《圓柱體表面積》時,筆者利用多媒體設計圓柱體的表面,拆開與組合的畫面,通過畫面的配合教學,學生們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勃勃興致中將知識融會貫通。這樣對于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就能掌握得很清楚,這樣極大的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眾所周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中概念、定義的教學是一個難點,學生們往往不能真正理解和學會應用,而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例如“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積相等”這一定義的教學,采用多媒體教學就能通過“閃爍”、“平移”等手段強調、刺激學生的注意,把兩個三角形的底完全重合,兩條高也完全重合,使學生在觀察、思考中得出“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積相等”這一定義,讓學生借助具體事物的直觀形象進行思維,從而建立直觀的數學概念和定義,也體現了教學的高效性。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成功地實現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的過渡。例如《相遇問題》中“用速度和乘以兩物體共同行的時間,求路程之和”則比較抽象,學生難于接受,于是用多媒體課件顯示兩人從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經過2分鐘相遇的畫面;然后用線段圖表示兩人走的路程和;接著閃現兩人每分鐘走的路程,并把它們合并成一條小線段,即速度和。走了2分鐘,有2個這樣的小線段,它們的總長度也是兩人所走路程的和。利用多媒體所顯示的圖像,便無聲地傳遞了教學多媒體,將不易表述的內容清晰、形象、生動地展示于學生面前。而這種傳遞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啟發性,使學生絲毫感覺不到由于思維產生障礙可能帶給他們的心理壓力,反而卻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快樂。這樣的教學,突破了時間和空間對人與人交流造成的障礙,使得人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可以與其他人進行雙向交流。提高了學生的辨識能力和學習主動性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形象。
多媒體教學通常采用的是“課件+講稿”的方式,可以說徹底顛覆了傳統模式下的“粉筆+黑板”。多媒體把一些形象直觀、動態演示等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功能,形象地呈現事物的現象,具體地表達事物發展的過程,生動地揭示事物變化的規律,使抽象的知識轉化為一定的物質形態,變得形象具體,生動活潑,能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例如在解析“一列長 240米的火車以每分800米的速度通過一座大橋,用了3分鐘的時間,這座橋長多少米?”這道題時,學生往往把火車行的路程與橋長等同起來,而往往會把火車的自身長度給忽略,從而造成失誤。我們可以用多媒體模擬火車通過大橋:一列火車在隆隆聲中到達橋頭,從火車頭到達大橋上開始,在橋的下面跟隨火車頭同步出示火車行的路線,直到火車尾離開大橋為止,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得出“大橋長度=火車3分鐘行的路程-火車長度”這一數量關系式了。再如在教學“直線、線段和射線”一節內容,學生已經掌握了直線、射線與線段的特征后,請學生在半分鐘內從一點出發畫射線。然后讓學生數一數共畫了幾條,請畫的最多的同學到實物投影上展示。教師提問:“如果再給一些時間,這張紙上還能畫嗎?”教師放大學生的作業紙,邊畫射線邊說:“畫是還能在畫,但看不清楚了,現在我們就請多媒體來幫忙好嗎?”接著就進行課件演示,大屏幕上再現了“從一點出發畫射線”的過程。這樣,在多媒體課件使用的過程中,采用動態演示與講解,觀察與操作融為一體,做到了把知識化難為易,成功地突破了教學難點,使學生對應掌握的知識理解得更透徹,是的教學更具有高效性。
數學的本質就是解決生活問題,恰當地運用多媒體,使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既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能提高農村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比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在學生掌握圓的特征后,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知道為什么車輪都要做成圓形,而不做成方形或橢圓形呢?車軸應裝在哪里?農村孩子雖然知道一些道理,但無法準確概述,這時用多媒體展示如下畫面:裝著正方形車輪的汽車在跳躍,裝著橢圓形車輪的汽車在忽高忽低地爬行,坐在車里的小動物難受極了。同學們在捧腹大笑中明白了為什么汽車車輪要做成圓形的道理。接著又顯示一組車輪同時圓形的對比畫面:紅色汽車的車軸裝在圓心,汽車行駛得又快又穩,車里的小動物神情自然;藍色汽車的車軸不裝在圓心,汽車在平坦的馬路上顛簸不停,車里卻人仰馬翻。讓學生明白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多媒體技術由于其視聽結合、手眼并用的特點及其模擬、反饋、個別指導和游戲的內在感染力,而備受農村小學生的青睞,這無疑給農村小學的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巨大變革,使得農村高效課堂的構建變得不再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