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雨丹
(河北省霸州市第二十三中學,河北 霸州 065700)
讀文章先要讀懂用于表現思想內容的語言文字(表層信息),寫文章先要用語言文字把想說的意思表達清楚。語言能力的合格是合格人才的最基本條件。所以,改革語文教育使之更好地適應新時代對提高人的素質的要求,也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尤其是成為語文教學工作者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教材大綱》開宗明義地指出:“語文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語文學科是學習其他各門學科的基礎。”這不僅簡意賅地闡明語文學科的重要性,也指明了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任務和方向。語文的這一特點決定著語文學科對其他學科的滲透性及其工具性功能。可見在初中階段實施素質教育中,語文學科素質教育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如何在初中語文學科實施素質教育呢?
首先要把語文課教成語文課,而不是其他課。語文教學要以學習、理解、掌握和運用語文工具為宗旨;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為核心,提高聽、說、讀、寫各種能力。堅持“因文明道,因道悟文”的整體性教學原則。并結合語文因素的分析進行與具體語文內容相關的政治思想教育,弘揚民族的優秀文化精神,進行審美陶冶。變語文形式教學的單一功能為知、情、意教育統一的多功能。提高語文教學綜合效應,在教學過程中引向社會,貼近生活,擴展語文教育空間。素質教育要以人為本。在實踐初中語文素質教育過程中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搞清楚“教學”這個命題。首先要認識到教學是雙向活動,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雙向交流,互為主客體的。教學的目的在于充分調動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形成教學合力,以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強化學生的主體能力,才能有效地體現素質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活力。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在教學中見物不見人,備書不備人,教書育人,都是違反教學規律的。正如呂叔湘先生所言,教師只管講,學生只管聽,那是無效勞動。因為教師的主導作用得不到落實。這個問題不解決,素質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話。
素質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立足于學生各方面素質的發展和完善。要根據學生的成長和社會的需要傳授最基本的具有發展前途的知識和技能,致力于開發學生的潛能。要在語文教學中注入能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情境教育”,使之成為整體性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和催化劑,進而促進素質教育的整體發展。強化學生的主體能力,致力于促進、改善學生的學。把教師的外驅力轉化為學生的內驅力,以期實現葉圣陶先生的“凡為教,目的在于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這是取得教學最佳效果的根本保證。只有這樣,才能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在初中語文素質教育實踐中,要注重語文內容的人文屬性。不能把對語文知識的肢解作為對課文的分析,諸如這是單句,那是復句;這是比喻,那是擬人等等,加以認識,如此而已,這是蹩腳的語言課,而不是成功的語文課。應當根據語文形式和語文內容不可分割的整體性原則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領會語文形式表達了怎樣的內容,鑒賞這種表現形式的優劣所在。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不能只靠聽和看得來,而要身經百煉,在自身反復的語言實踐訓練中養成良好的語文習慣。語文課,特別是初中語文課,是一種技能課、能力訓練課。因此,應以語言訓練為中心,從課內向課外擴展,培養把知識遷移為能力,使學生從我學會變為我會學。
語文教學又是一項多層次的復雜的系統工程。不能稿一視同仁,不能只是先生引進門、修行在各人;而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分類推進。教師要善于在課文(教材)與學生心靈之間搭橋,才不會以教代學脫離學生實際,才能喚起學生的興趣,使不同水平的學生能在原有基礎上分類提高。當我們翻開人教版教材時,感到耳目一新,它不僅是教材,更是“學本”。從前言、單元說明、課本提示、研究與練習到寫作心語交際、綜合學習都是以與學生對話的方式呈現,它按照新的語文課程理念反駁了“塑造知識人”的教育信條,為學生的和諧發展搭建平臺,單元主要以專題方式呈現,不追求語文知識系統化,強化學生的主觀感受和情感作用。
在初中語文素質教育的實踐中應結合素質教育的社會性來進行。要順應我國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為科教興國這一戰略目標服務。結合教材輔以歷史、地理、國情教育等,使學生在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培養良好的公民素養,培養對黨對人民和對社會主義祖國無限熱愛的政治思想素質。這也就是不但教學生讀革命的書,還要培養學生做革命的人。
人的素質是個有系統的整體,主要有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在語文教育中這些素質都要體現出自覺和不自覺的互相滲透,互相作用。教師應注意整體把握,互相協調,促進其和諧發展。例如,教師在進行語文教材的智育過程中要注意到學生的體育,不能只強調本學科教學任務的完成,加重學生課業負擔,以損害學生身體素質為代價來換取語文科成績的片面提高。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滲透德育、美育,來激發學生的原動力,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學習毅力,進而提高語文科的學習效率,促進智育的發展。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充分認識成才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和挫折,進行心理承受力的教育。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語文素養,使自己既是個專才,又是個通才。不滿足于自己是“一桶水”,而要使自己成為“一條流動的河”。語文教師不僅要掌握語文學科的知識和教學方法,還要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和科學的素質教育理論、方法與手段。要具備為人師表的風范,言傳身教,真正做到在學生面前既是良師,又是益友,在教學過程中勇于探索,勇于實踐,那么,初中語文素質教育的成功之路是可以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