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賢創
(廣西梧州市藤縣古龍鎮第一初級中學,廣西 梧州 543315)
隨著素質教育的普遍推廣,學校對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掌握情況越來越重視,這是教育進步的體現,也是未來教育發展的方向。這對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同時還要結合課堂實際和教學內容,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素養進行有機結合,使學生的地理課堂效率更高,讓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得到進一步培養。
德國教育學家第多斯惠曾經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睘榇耍乩斫處煈摻Y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生活閱歷、認知情況等進行思考,再從地理基礎知識與能力入手,有效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選擇現實生活中與地理學科相關的地理現象、實物等引入課堂教學,以營造符合地理教學情境的班級環境,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喚起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天氣和氣候”時,我秉承著《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在教學中具體探討了三個大問題:天氣及其影響、明天的天氣如何、我們需要潔凈的天氣。對于第一個問題,我在教學中用福建地區常見的臺風為例,探討臺風天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學生對這種天氣非常熟悉,有的學生說:“遇到臺風天氣,我們不能上課?!庇械膶W生說:“寧德沿海地區的漁業養殖戶都得到安全地帶,電視上會進行滾動直播。”有的學生說:“民眾爭相到各大超市、店鋪搶購各種生活用品,尤其是水、食品、蠟燭等?!庇械膶W生說:“村干部去地勢低洼處動員那些不愿意走出家門的老人?!睅熒餐杏懖煌鞖鈱θ藗兩畹挠绊懀瑢W生也列舉出一些不同天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深刻理解了第一個問題。在后面兩個問題的教學探討中,學生能夠跟上我的教學步伐,有效地達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地理知識的涉及面很廣,并且密切聯系生活,但與教學配套的教材、地理圖冊中所呈現的文字、圖片等不夠全面,而且初中生的生活經驗有限,為此,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需要補充文本、圖片、視頻等素材,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進而使學生理解問題。
例如,在教學“天氣和氣候”時,教師就插入一段中央一套電視臺每天晚上7點《新聞聯播》播完后的《天氣預報》視頻。教師可以事先準備近期或者不同季節《天氣預報》的視頻,讓學生在觀看《天氣預報》的過程中了解衛星云圖、天氣符號等,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動態的地理知識。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具體的天氣知識時,選擇《天氣預報》這種學生熟悉的節目,能大大增強學生對地理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實實在在的地理知識及地理現象,還能使學生從側面了解我國不同地域的不同天氣情況,使學生感受到祖國不同地區的山河壯美。
“學習有用的地理”是新一輪地理課程改革的首位理念,也是最重要的理念。生活即地理,許多地理知識和生活結合得相當緊密。為此,地理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以學生的學習認知和生活經歷為契機,選擇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認識生活、適應生活、創造生活的能力,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學好地理會終身受益。
以“天氣和氣候”教學為例,在區別天氣與氣候時,教師選擇了幾則語文學科中的成語、俗語、諺語等,如成語或四字語:風和日麗、暴風驟雨、四季如春、晴空萬里、烏云密布、彩霞滿天、天氣晴朗、極地高寒、陽光和煦、白云繚繞、四季分明、風調雨順、雪花紛飛、冬冷夏熱、濃霧彌漫等;諺語(詩句):“一場秋雨一場寒”“春風又綠江南岸”“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等。在讓學生區分這些詞語、諺語、詩句時,教師讓學生想象一下這些場景圖是怎樣的,并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接著,教師讓每個小組進行選擇,將描述同一種情況的歸并在一起,最后教師跟學生一起校對,并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相應的圖片場景。這里,教師選擇了有關地理現象的句子,與學生認知經驗、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地理理論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力,激發了學生內心的想象能力,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實際能力。
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讀圖是地理學習的一大特色。沒有圖,就沒有地理學。對于初中學生來講,學地理真的不需要記憶大量地理材料中的那些術語或者理解教材中的地理概念,而要掌握學習地理的方法,能夠把知識落實在地圖上,懂得運用地圖分析地理事物。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訓練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這是十分重要的任務。在具體地理教學中,教師不難發現學生在實際學習中缺少讀圖意識,沒有用圖習慣。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讀圖、用圖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例如,在學習“亞洲”的內容時,我讓學生看圖說出亞洲的半球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在亞洲地形圖中找出主要的地形區和河流,引導學生分析地形、地勢和河流的關系,使學生通過看圖了解亞洲的相關知識。在學習其他大洲時,我也讓學生在讀圖中了解相關知識,從而使學生養成讀圖的良好習慣。
綜上所述,在實際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滲透并突出地理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引導學生提出地理問題,搜集、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樹立正確的人地關系,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