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馬古布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瓦西鄉(xiāng)小學校,四川 涼山 616450)
群文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多種途徑,提升學生的閱讀量,幫助學生建立自主閱讀,終身學習的習慣學習方式,培養(yǎng)閱讀能力。群文閱讀不僅能夠加大小學生閱讀量,讓學生在不同作家、不同體裁、不同內容的多篇閱讀中進行比較、歸納、分析、綜合、思考,同時閱讀方法的指導也會對學生的終身閱讀產(chǎn)生重大影響。那么如何高效打造群文閱讀教學課堂呢?我認為,群文閱讀的教學,不同于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一節(jié)課要學完幾篇文章,篇篇細讀,篇篇都讀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齊讀、默讀、略讀、跳讀、選讀、猜讀、聽讀等都是群文閱讀教學常用的閱讀方法,需要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根據(jù)課堂情況自由靈活掌控。下面,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談一談我的幾點認識和思考:
故名思義,閱讀就是一個信息獲取活動,需要一個安靜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可以幫助學生投入個人的思考分析中。
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是小學生在學校所待時間最長的地方,也是學生社會化過程中最重要的物質和精神環(huán)境,對于學生的情感、智力等方面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班級里任何一處的布置都將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要讓學生成為熱愛閱讀、海量閱讀的人,班級不應只是知識的灌輸?shù)兀鼞撌且粋€經(jīng)典世界的熏陶場。
我在教學活動中,特意在班級設立圖書角、班級圖書架等,充分利用好教室的每一個角落,由班級購買和個人提供等多種形式收集藏書,讓學生一走進教室就會被眼前的書籍吸引,讓書籍觸手可及,營造一種書香文化環(huán)境迫使學生去閱讀,徜徉于書海。班級圖書角或圖書架的開發(fā),既發(fā)揮了教室的文化功能,教室也成了學生博覽群書的新天地。書香班級應該是學生的精神家園和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可以在這里自由表達,展示自己的才華,抒發(fā)對生活的理解。通過展示表達,學生的心靈得以升華,增強自信心。
在群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有針對性、系統(tǒng)性的教學引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在同一類型文本不同角度的閱讀過程中進行閱讀信息的篩選、提取與總結,在這一思考的過程中學生閱讀文本的理解能力,文字鑒賞能力都會得到有效的鍛煉,閱讀水平也同時行到提升。
在學期之初,筆者會讓每位學生準備一本精美的讀書筆記,對于每周讀書心得詳細記錄并精心設計。一是動員學生用文字、圖畫等形式加以記錄留下閱讀的痕跡;二是在閱讀中對優(yōu)美的詞、句、段、篇進行摘抄;三是要對優(yōu)美的語句或段落進行背誦;四是對好的文章進行仿寫、擴寫、縮寫、續(xù)寫;五是對好的文章進行評析;六是相互推薦和分享;七是對每周開展一次讀書感悟,等等,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而且掌握了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同時也提升了閱讀水平。
在閱讀過程中,要學會并養(yǎng)成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閱讀的習慣,使我們在閱讀時善于發(fā)現(xiàn)重點、新問題、新觀點和新材料。在讀書的過程中或讀完一本書的時候,應達到六種效果:1、能準確地理解字、詞、句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和表達作用;2、能正確理解文章思想內容,領會語言特點和表現(xiàn);3、能區(qū)分文章的特點及側重點;4、能理清情節(jié)線索,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和典型意義,能理解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能把握作品的主題思想,能領會文學語言的優(yōu)美生動,即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5、能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能迅速從閱讀材料中獲取所須的信息;6、能充分運用注釋及背景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來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有人說,“文章讀十篇,不如寫一篇。”由此可見,要想把文章寫好,就要多讀多寫。閱讀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小學生,加強課外閱讀,是非常必要的,閱讀從大的作用來說,滋養(yǎng)著人的心田,提高自我修養(yǎng),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終生收益,從小的方面來說,學生閱讀可以增加知識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尤其對于寫作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將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整合在一起訓練,同時在設計閱讀教學方案時,寫作訓練也統(tǒng)籌進去,這樣就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做法是,一是將“讀”引向深入,通過“寫”的實踐,進一步將學生在“讀”中悟到的寫作技巧、思維方式、語言積累及情感體驗和價值觀等遷移開來,從感性認識上升成理性認識,進而指導寫作實踐;二是根據(jù)學生實際和本單元作文訓練目標,結合文本的原則做到“因材施教”,比如,教材提供給學生讀的都是寫人的文章,所以本單元的作文就是“寫一個人”,要求“從外貌、語言、動作等方面來抓住人物的特點,并通過外貌、動作、對話描寫等來寫出人物的特點”;三是及時反饋效果,教師抽評2至3篇文章,然后組織學生交流,互評互議,以期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閱讀習慣的建立是幫助學生實現(xiàn)終身學習的重要基礎。當一個習慣被學生所接受的實質內涵是指該習慣的價值意義已納入學生的內在體系,進而直接轉換為具體的行為方式。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活動時,學生不再處于消極被動的弱勢地位,而是逐漸積極主動地融入教學活動,在與同學、老師的雙向互動中鍛煉個人的表達能力,與人的交際能力,除此之外,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敢于主動表達個人的想法,獨立思考,積極投入教學活動之中,在主動式,參與式的教學活動中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要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結合語境領悟詞、句的意思,體會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其次,要抓住文章精華之處指導學生背誦;其三,要在班級營造閱讀氛圍,引導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
總之,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不是一項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引導,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不斷的訓練,需要學生自主的努力和鍛煉。在新課標改革發(fā)展的今天,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讓學生與老師在語文這塊肥沃的沃土上靜靜深思、逐步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