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紅
(保定市第一中學分校,河北 保定 071000)
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許多可以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內容。如:牛頓的忘我工作,勤奮和悉心鉆研精神。安培的刻苦學習、專心致志。歐姆的堅持不懈精神。法拉第的高尚品質和致力于科學研究精神等。從我國古代指南針、地動儀、火箭的發明,到現代的“神舟號”和“嫦娥計劃”等。都是很好的素材,教師應善于挖掘利用這些輝煌的科學成就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和為科學而學習的責任感。用知識的魅力去影響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積極性。
物理學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運動規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現象蘊藏著無窮奧秘。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探究并認識物理規律,同時將學生認識到的物理知識和科學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結合起來,讓他們體會物理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這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的樂趣,而且還將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科學探究能力。
學生的親身體驗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從生活中獲取的經驗,學生感受比較深。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在物理的教學過程中,把學到的物理規律,力求使之貼近生活,去解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現象,把物理規律同學生的生活經驗對號入座。這樣即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規律的理解,又會使學生覺得物理知識非常有用,從而激發出對物理的濃厚興趣。例如:在講授分子運動規律時,聯系到日常生活中人們為什么熱衷于春游,不僅是在視覺上感受春天的萬物復蘇,而且還有嗅覺上的清新芳香,沁人心脾,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花朵的香氣,香氣是怎樣讓人聞到的呢,一系列的興趣問題激發學生思考,從而順利地引入分子的運動概念。接著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見到的類似現象,在教師的引導下歸納出分子的運動規律,學生能記憶和理解是很自然的事了。還可以利用學生舉出的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曬衣服的例子,啟發學生進行分析。還有,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規律之一,但比較抽象,在教學中可多舉一些學生熟悉的例子進行解釋,如冬天熱水泡腳,能的轉移。雙手相互摩擦做功,雙手覺得暖和,能的轉化。太陽能熱水器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煤燃燒將化學能轉化為熱能等。
(一)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實施情感目標
1.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個性都得到和諧充分發展,把傳授知識與情感有機結合起來。2.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發智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使學生感到學習又艱苦又愉快。注重教學藝術、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二)創設物理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始終是研究物理學的重要方法,因此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實驗是重要的教學方法,通過演示和實驗不僅能提供學生對所研究的物理現象的感性材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還可以使學生獲得一定的實驗技能,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在中學教學過程中的實驗多為演示實驗、邊講邊實驗、分組實驗,無論是哪一種實驗都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物理的濃厚興趣,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學生更好的了解教材,掌握教材,通過各種感覺獲得更多的直接經驗和感性材料,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和理解知識打好基礎,以便學生很好的認識物理現象,掌握物理規律和理論,能促進良好教學效果的產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注意物理實驗的運用。教學中充分利用演示實驗,學生隨堂實驗和分組實驗,小實驗和小制作,課本的封面、插圖和漫畫、想想議議、閱讀材料、科學家的故事、教學掛圖和模型帶趣味性的物理問題去吸引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充滿樂趣中掌握知識。
(三)注重教學藝術,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改進教學方法,注意方法的多樣性。不能沿習以前的老教學模式,老師的硬式教學,學生的被動接受。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發散學生的思維。
(四)鼓勵性提問,注重對學生作業、測試作業適時肯定。成立物理興趣小組,使學生表現自己,鼓勵學生參加小制作、小發明和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提建議,從而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
(五)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在課堂感情要真摯,教態和藹;課后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對差生更要關懷備至。這樣學生才會把老師當作知心朋友,他們才會把心里話,真實的教學反饋告訴教師。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感情沖動期,比較容易出現喜歡某位老師,就努力學習該課程,而討厭某位老師,就放棄該門功課的學習。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使學生想學、樂學。
(六)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
國際物理教育委員會前主席焦塞姆說:“最好的老師,是讓學生知道他們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師?!睂W生在探究性學習中不僅能著重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感受到自己的失敗與錯誤,逐步走向正確,真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教師的首要任務在于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形成探求創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教師不僅要備課,還要備學生,要考慮為學生創設探索情境通過創設與教材內容有關的情境,要精心設計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形成過程和應用過程,形成“參與——體驗——內化——外延”的“科學探究”物理課堂教學模式。
物理新課改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努力減輕學生的精神壓力,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與創新精神。教師的主要責任是使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手段與方法,給學生創造最佳的學習狀態和積極的學習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從而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創新潛能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