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啟慧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第一實驗小學,河北 唐山 063200)
音樂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它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尤其,對于小學學生來說,音樂在其人格的塑造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學生進行音樂欣賞教育,能夠引導學生學會欣賞音樂在音樂中體現生活加深對生活的感悟,并在美好的音樂中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提升道德素質。
由于受到我國傳統教學體系的影響,部分小學對音樂教學并不是十分重視,這導致小學音樂教學在我國未能取得良好的發展。同時,我國小學在培養學生音樂欣賞能力時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造成我國小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普遍不高的現況。
音樂源自于生活,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生活,幫助學生發現生活當中的音樂元素,從而幫助學生提高音樂欣賞能力。生活中的藝術元素即使沒有顯著的音樂氣息,但在一個合格的音樂家可以將生活元素藝術化,并且通過音樂創作的方式將元素的音樂藝術性擴大,這些音樂創作大多需要以音樂欣賞力作為基礎。
小學的音樂是提升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基礎,音樂作為我國小學生素質拓展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應當引起小學的足夠重視。音樂的教學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至關重要,音樂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提升,此外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其在學生素質發面的提升至至關重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當代社會需要的是高素質的人才,而在人才素質中藝術素養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音樂曲目作為學生音樂欣賞的載體,應當充分體現其帶給學生精神世界帶來的升華,教師在進行音樂欣賞教學的時候應當對音樂的曲目進行精心的選擇,從而使學生可以讓學生充分的領略到音樂曲目中藝術與生活的真滴,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
教師要充分的了解學生音樂欣賞能力,要選擇學生易于欣賞的音樂作品。此外貼近生活的音樂作品可以幫助加深入的體驗生活,同時生活體會也可以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為滿足教師備課中的科學性與針對性,教學的客觀性與自主和靈活性;體現教學中欣賞音樂方式的多樣與靈活性;減少學生課余自我欣賞或終身音樂欣賞中的片面與盲目,應當將曲目的選擇盡可能的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從而加深學生對音樂與生活的理解。
每一個音樂曲目都是一個藝術品,而其價值的體現也是多方面的,在不同的方面對音樂作品進行解析,會有不同的體會。因此教師在進行音樂曲目的選擇時應當充分的考慮到學生在進行音樂欣賞時的目的性。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的時候應當盡可能的涵蓋多方面的內容,使學生從廣泛的音樂形式內容中去尋找音樂的情感內容和審美內涵。
欣賞課中音樂曲目的選擇應當是多樣化的,因為音樂世界是豐富多彩的,音樂不單單只有節奏和旋律。教師在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時可以多組織一些實踐的活動,讓學生在親自實踐中,與音樂藝術親密無間地接觸,讓學生學會用實際行動感受音樂的存在、感受音樂特有的感染力、感受音樂帶給自己的每一點快樂。如果長期堅持,便可以極大的提升學生自身的藝術素養,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提高個人創造力,這便是我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最終目的。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小學音樂欣賞課程正在逐步被人們重視,在音樂欣賞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科學的教學方式正確的引導學生進行音樂素養的提升,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教師應當重視小學的音樂欣賞課,通過精心的曲目選擇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并通過創新教學提升音樂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