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婉儀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重慶 合川 401520)
對于輔導員這個角色,有關文件是這樣定位的:輔導員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先鋒,具有干部和教師兩重身份[1]。同時也是教師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輔導員應該先從自身角度出發,思考與學生的關系,成為學生的朋友。
在大學里,輔導員基本都是直接帶專業制,每一個專業至少都有七八十人,而且一些輔導員有可能不僅僅是帶一個專業,他們可能帶了兩三個專業,這就導致輔導員不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2]。對于表現突出和表現很差的學生輔導員都能夠很快注意到,但是對于表現在中等的學生,輔導員就很難注意到。對于這一部分學生需要他們主動與輔導員溝通,主動尋求輔導員的幫助。
對于大部分的學生來說,輔導員對他們可能都不熟悉或者是了解,大學生活中如果不主動尋找輔導員溝通交流,那么就只可能在開年級會或者是其他會議或活動中才能見到輔導員,這導致了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夠。這就要求輔導員要多與學生交流,而且要積極鼓勵學生與自己交流,鼓勵他們向自己分享生活中的小事或者是向自己傾述他們遇到的問題。
一些學生在于輔導員交流后有可能會覺得輔導員并沒有解決自己的問題,或者是自己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答,這時他們就會對輔導員的專業能力進行懷疑,如果這種情況多發生幾次,那么學生就會不再信任輔導員,從而放棄與輔導員的交流。所以面對這個問題時,要求輔導員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素養,學習一定的心理知識,能夠為學生解答成長路上的疑惑。
在大學中,有些輔導員將自身的位置擺得很高,導致在學生看來輔導員很難接觸或者是不好講話,那么學生就更不可能與輔導員交流了。同時,輔導員可能不會將學生當作朋友般對待,也不會與學生進行真誠的交流,這就容易使學生與輔導員的關系變得冷漠[3]。基于上述情況,輔導員要正視自身的職責擺放正確自身的位置。
輔導員隸屬于高校,自然高校的管理制度會影響輔導員的工作。在高校管理中,不應只強調輔導員的業績,更需要重視的是學生的培養和發展。高校輔導員應根據實際情況對工作進行調整,將更多的時間花在與學生交流或者是了解學生生活上。比如定期下宿舍,了解學生在宿舍的生活情況;定期與不同學生進行談心談話,了解學生內心的真正述求。
要避免學生產生輔導員高不可攀的想法就要求輔導員做到平易近人,將自己擺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輔導員將學生看做朋友時自然會在交流方面將自己與學生放在同等的地位,也會使學生不產生輔導員很難溝通的想法。從而促進學生與輔導員間的關系,即有利于輔導員用自己的閱歷和人生觀影響學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又有利于輔導員更好的開展工作,還有利于學生正常的學習與生活。
因為當前高校中輔導員的數量仍然很少,不能滿足學生對輔導員的要求,所以要適當擴建輔導員隊伍,盡量讓輔導員照顧到每一個學生[4]。這樣可以減少學生與輔導員間的距離感,讓輔導員真正成為學生大學路上的指路人與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奠基人。
在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對輔導員的尊重與信任。不能只一味的滿足學生的要求而忽略了對學生尊重輔導員意識的培養。在現今的高校中還有很多學生對輔導員缺乏尊重的態度,具體表現在下班時間卻質問輔導員為何不在辦公室等。所以要加強學生尊重輔導員意識的培養。
大學輔導員與學生的關系一直是高校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如何才能使輔導員與學生友好相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歷年來都是研究的重點。通過對高校輔導員加強培訓、擴建輔導員隊伍、培養學生尊重意識等方法都有助于對大學輔導員和學生之間和諧關系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