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燕
(甘肅省康樂縣康樂中學,甘肅 康樂 731500)
那么,教師在高中閱讀教學中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呢?
傳統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會直接針對閱讀材料進行教學,然后幫助學生在文中找出問題的答案。這樣的“灌輸型”教學模式缺乏對內容知識背景的了解,讓學生處在被動狀態,生硬地接受知識,最終導致高中閱讀教學效果不明顯。為更好地改善高中閱讀教學質量,教師應適當地在閱讀教學中創設一些優美的情境,激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這對激發學生想象力,提高閱讀教學效率來說至關重要。
以高一語文教材上冊必修一的第四專題中郁達夫的《江南的冬景》為例,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刻畫了不同時間、不同場合、不同天氣下的江南冬景。教師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可以擺脫以前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創設情境。如書上寫道:“你試想想,秋收過后,河流邊三五家人家會聚在一道的一個小村子里,門對長橋,窗臨遠阜,這中間又多是樹枝槎丫的雜木樹林;在這一幅冬日農村的圖上,再灑上一層細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層淡得幾不成墨的背景,你說還夠不夠悠閑?若再要點景致進去,則門前可以泊一只烏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幾個喧嘩的酒客,天垂暮了,還可以加一味紅黃,在茅屋窗中畫上一圈暗示著燈光的月暈。”這段文字描寫了江南冬天的一幅美麗的圖畫,教師可以通過激活文字,讓學生自由想象這一幅美麗的圖畫,還可以創設一個情境:“想象一下你家鄉的冬天或者你向往的冬天的景象?”設置了這樣一個話題后,學生就會發揮自己的想象,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會出現各種各樣關于冬天的美麗圖畫,然后各抒已見,把自己心中的冬天美景描述出來。
一篇閱讀文本的作者與學生的人生經歷、文化水平、文化背景、思想素養都不在同一個層次,這中間的距離有時候難以逾越。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總是把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理解灌輸給學生,從而讓學生覺得離作者更遠。因此,為了拉近作者與學生的距離,教師應該充當橋梁的角色,在中間巧作勾連,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例如,教師可給學生講解作者的生活背景、文化水平等,讓學生接近作者,展開自己的想象,能準確領略文章的內涵。
例如,在學習高二語文教材第三專題中李清照的詞《聲聲慢》時,詞一開頭就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讀了第一句,若不細想,就會感到李清照有點羅嗦,寫了那么多的重疊字。若問到:“冷清和凄慘表現了怎樣的心情?”學生馬上會想到“冷寂”,再通過介紹李清照的早年經歷,學生就會想到作者當時處于國破、家亡、夫死的悲傷境地,這七個疊詞正表達了李清照對亡夫的懷念和自己境況的孤單凄涼。學生在了解作者人生經歷后,就會想象到當時作者的孤寂、悲傷,從而領悟作者所表達的凄涼、悲傷的感情。如果教師沒有為學生搭建這樣一個橋梁,學生就只會一直把這七個重疊字理解為作者的羅嗦,不能深入地理解李清照當時的生活境況,沒有這樣的鋪墊,學生也沒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想象來領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高中語文課堂沒有像小學、初中那樣活躍的氣氛,教師在課堂中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更易使原本無生氣的課堂死氣沉沉,學生更易對這門學科感到厭倦。閱讀是學生感到很頭疼的一個活動,教師要擺脫沉悶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通過角色扮演喚起學生的興趣和想象力,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例如,教師可在講完課文后,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接到任務后,就會對角色有各種各樣的想象。這樣一來,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提高了學生的表達和交流能力。
例如在學習高中語文教材文言文專題中的必修三《廉頗藺相如列傳》一文時,在學生理解、讀懂這篇文言文的基礎上,教師可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來凸顯人物的性格。這篇文言文主要人物是廉頗和藺相如,一個智勇雙全,一個坦率真誠。教師可讓學生分兩個角色來朗讀課文“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廉頗的話體現他是一個有勇有謀,正義的人,學生在朗讀時展開自己的想象,能更加了解廉頗的性格,感受到他的勇敢。藺相如最出名的就是完璧歸趙這一件事,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秦國請求用城換璧,趙國如不答應,趙國理虧;趙國給了璧而秦國不給趙國城邑,秦國理虧。兩種對策衡量一下,寧可答應它,讓秦國來承擔理虧的責任。學生在朗讀他說的話時,喚起了想象力,想象當時的情景,甚至相如當時所想,把自己處身于那樣的境地。通過他們的分角色朗讀,學生對兩個人物的性格理解更加清晰了,對他們的愛國之心也深感崇敬。
閱讀課堂上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喚起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領悟,培養學生學會了解角色內涵。想象力在語文課堂中的培養是很重要的,教師要學會活躍課堂氣氛,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想象力的培養不能被忽略。高中語文教師應結合閱讀材料內容,分析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積極設計閱讀教學各環節的任務。讓學生在閱讀中提高學習興趣和想象力,主動自主了解知識背景和知識內容,理解知識重難點并學會運用、擴展知識,最終達到高效閱讀高中課文,提高閱讀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