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亞杰
(國網河南新密市供電公司,河南 新密 452370)
近年來,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國有企業不斷加大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力度,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企業政治生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到位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的工作當中不斷改進和完善。
(一)加強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是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當前,國有企業處于深化改革、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加強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是消除腐敗和預防職務犯罪的重要手段,是規范企業管理、營造風清氣正企業環境的重要途徑,對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加強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是提升干部員工凝聚力的重要舉措。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的主要任務,一方面是監督執紀問責、懲治腐敗,另一方面是做好提醒教育和問題澄清,保護干部。既能為干部員工創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增加干部員工的認同感,又能為干事創業者撐腰,激發干部員工的工作熱情,不斷提升干部員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一)部分國有企業管黨治黨意識不強
有的國有企業黨組織對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責任認識不到位,對黨風廉政建設重部署、輕落實、少過問,或者認為反腐倡廉工作是紀委的事,全盤推給紀委。有的國有企業紀委“三轉”不到位,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主業上,缺乏主動作為意識,執紀問責偏松偏軟。
(二)定位不準
企業紀檢監察機構開展工作時,一定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從規范企業管理、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和營造風清氣正的干事創業氛圍等角度出發,使紀檢監察工作成為企業高速穩定發展的助推器。但是部分企業紀檢監察機構職能定位不準,主要表現在:一是政治站位不高。片面認為紀檢監察工作就是黨風廉政工作,只要抓好黨風廉政工作即可,與企業生產經營無關,更有甚者錯誤認為紀檢監察工作與生產經營相對立,從某種程度上會制約企業發展。二是重廉潔宣教、輕監督問責。不想也不敢得罪人,對企業存在管理不規范、生產數據造假、安全環保事故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不主動介入,甘當“稻草人”。三是重事后問責、輕事前預防。部分紀檢監察部門將主要精力放在出現問題后的執紀問責上,而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不主動介入、不提前預防、不早作提醒,嚴重打擊了企業領導干部和管理者的干事創業積極性,從而制約企業經濟發展。
(三)能力不足
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干部不同于政府紀檢干部,既要學習黨紀法規、理論政策和紀檢監察業務知識,也要學習與本企業生產經營相關的專業知識。一些企業紀檢監察工作人員,往往注重理論政策學習,輕視對財務資產、招投標、安全環保等業務知識的學習,最終導致在監督執紀問責過程中能力不足,紀檢監察工作難以融入企業生產經營,不能很好的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一)提高政治站位,樹立正確認識
做好紀檢監察工作,是實現黨的政治綱領和政治目標的重要保證。國有企業黨組織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深刻認識加強紀檢監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真落實好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國有企業黨組織主要負責人要強化擔當意識,以上率下,抓好班子、帶好隊伍,督促班子其他成員履行好“一崗雙責”,實現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全覆蓋。
(二)強化紀檢監察隊伍自身建設
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是一項集政治性、政策性、業務性于一體的綜合性工作。因此,紀檢監察干部只有不斷學習和掌握國家政策和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才能真正做好紀檢監察工作。國有企業紀委必須通過組織專題業務培訓、跟班學習、輪崗交流、掛職鍛煉等措施,提升紀檢監察干部的業務技能。同時,要堅持打鐵必須自身硬,將嚴要求、嚴教育、嚴管理、嚴監督貫穿于紀檢監察隊伍建設全過程,切實防止“燈下黑”,打造出一支企業放心、員工群眾信賴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
(三)化日常監督,構建長效工作機制
做好監督舉報平臺建設,在企業網站、報刊、工作場所等公布舉報方式或設立舉報信箱,拓寬員工群眾參與監督的渠道。建立紀檢監察溝通協作機制,對外加強與上級紀委、司法部門的溝通協調,對內加強與審計、監事會等部門的緊密合作,努力形成信息共享、優勢互補的工作合力。建立企業內部巡察工作機制,有效發揮巡察“探照燈”和“顯微鏡”作用。
(四)提高政治站位,樹立正確認識
做好紀檢監察工作,是實現黨的政治綱領和政治目標的重要保證。國有企業黨組織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深刻認識加強紀檢監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真落實好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國有企業黨組織主要負責人要強化擔當意識,以上率下,抓好班子、帶好隊伍,督促班子其他成員履行好“一崗雙責”,實現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全覆蓋。
綜上所述,為保證國有企業目標任務和重大戰略部署的順利實施,促進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體系中健康發展,提升國有企業整體經濟效益,我們必須不斷提升紀檢監察隊伍的能力和水平,堅定不移的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提高紀檢監察工作與生產經營的融入度,充分發揮紀檢監察監部門監督執紀問責職能,為企業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