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國強
(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明志學校,河北 邯鄲 056000)
興趣是好的老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也是如此,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興趣,才能更好的學習,取得更好的成績。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經常性的采取種種措施予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如運用全新的教學方法,創設問題情境等,但是不管采取何種方式來提升學生在物理課堂中的興趣,如果不能充分的發揮出其應有的效果,也是不能提升學生的興趣的。因此,究竟如何較好的運用這些興趣引導的策略就成為必須重視的問題,基于這一思考,本文擬就初中物理教學中興趣引導策略的具體運用做一下探究,以饗讀者。
物理教材中有許多來源于生活、可以用物理知識解釋的實例。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物理實例,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才能樂學、善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好這些實例,使學生感受到物理來源于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牛頓第一定律"時,教師先介紹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如關閉發動機的列車會停下來,用腳踢足球,足球運動起來,馬車不用力拉不動等,導入課題。這些都是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實例,通過這些實例能夠讓學生認識到物理與生活有著密切聯系,體會到學習物理的樂趣。
物理學科較為抽象,要理解它的內涵和精髓需要一定的實際經驗、空間想象和理論轉化的能力。對于初中生可能較為困難,老師要積極利用實驗的功效,通過物理實驗幫助把抽象的知識變得淺顯易懂。而且初中生的動手能力和好奇心較強,設置實驗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把學生帶入課堂中,幫助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促進知識的記憶和鞏固。比如光的折線,老師可以自己拿鏡子、杯子親自把情景演示一遍。電路的串聯、并聯老師也可以帶著學生用儀器設備自己實際操作一遍。這樣可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幫助知識的消化掌握。
物理老師不應再一味沿襲之前的教學方式,只有新鮮的教學手段才能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愉快,讓學生在玩中學習。這樣才能強化學習知識的理解能力,幫助把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現在科技日益發達,信息化步伐越來越快,教學資源越來越豐富,除了自己在講臺上擺弄器材,做出實驗結果給學生觀看之外,老師應該學會從身邊出發,選取更加生動形象、易于理解的教學案例,幫助學生快樂學習。老師應該更加留心身邊的事物,使教學案例變得更加鮮活、具體、生活化,這樣更能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記憶程度,可以培養學生主動觀察周邊事物的好習慣。比如學習凸透鏡和凹透鏡,老師可以利用身邊的放大鏡、勺子、后視鏡、反光鏡等幫助知識的講解。
中學物理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復雜過程,要優化完成整個課堂教學,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要求、學生現狀以及學校教學設備和條件等因素,優化選擇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可以采取諸如觀察法、實驗法、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自學探究法、質疑答疑法、對比論證法、邊講授邊實驗法、邊講授邊演播法、物理游戲法、情境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合理穿插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一直保持在最佳狀態下學習。比如除了傳統的演示實驗等創設情境的方法外,借助現代教育媒體技術創設物理情境二則更加直觀、形象、趣味。通過合理創設情境,彌補了傳統演示實驗的不足,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率,促使學生主動記憶、積極探究,使學生產生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
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教學語言要盡量做到生動、形象、準確、清晰、簡練、親切、幽默、有趣。如在講授"浮力"時,運用巧妙設疑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先演示一個簡單的實驗,在裝水的水槽里放木塊和鐵塊,提出問題"為什么木塊浮在水面,鐵塊沉人水底呢"這時很多學生可能會說"鐵比木頭重"。接著引導學生想,"輪船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有的學生會說,"輪船是鋼鐵做的。"進一步引導學生想,"剛才的鐵塊會沉人水底,但用鐵做的輪船卻浮在水面上。"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求知欲。教師的語言還應該富有情感,它能夠增強師生的親和力,'有助于師生在課堂教學中達成默契,正如古人所謂"親其師,則信其道",使學生在輕松愉悅中掌握知識,接受教育。另外,教師要經常以激勵的語言鼓勵學生,給他們創造更多的成功機會,讓他們在成功的體驗中強化學習物理的興趣。
總之,物理學習一直是老師和家長關注的重點。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學生自己愿意學才能學得更好,初中老師應該抓住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在課堂上集中學生注意力,培養他們對物理的熱愛,才能讓他們在學習物理的道路上更加輕松、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