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群芳 指導老師:朱杰
(湖南省武岡市龍溪鎮中心小學,湖南 武岡 422400)
在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希望獲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他們需要培養積極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改變以往將教師作為教學主體的狀況,不斷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精神。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有必要以良好的師生互動為基礎。
導入部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是其核心環節,教師必須做到足夠重視。當編制導入方案時,為提高教學實效性,并加強互動,教師需創設問題情境,由此激發學生探究與自主思維,拓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空間。
例如,在《小馬過河》”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設定問題情境。例如設置“小馬為什么要過河?”“小馬過河時遇到了什么事?”“小馬最后過河了嗎?”,引導學生思考教科書的內容。在設置問題時,要把握問題設置的原則,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鼓勵學生在思考問題和探索問題的同時逐步開放思路,從而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自我反思能力。在學生的思考和探究中,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在課堂中的作用和他們自己的課堂指導,并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學生的學習和探究,回答學生不同的答案并相互確認。這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動機,以達到主動課堂教學氛圍的目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引導學生表演互動是小學二年級互動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是通過語文教師講述文章的故事,引導學生拓展他們的想象力并模擬文章的情境。例如,在學習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后,讓學生進行表演,并指定太陽和大樹等角色,其他學生共同欣賞他們。教師還可以扮演一系列角色,并與學生一起參加表演。再舉一個例子,在開展“找春天”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先介紹文章所描述場景,然后多次播放“春天在哪里”這首歌曲,并引導學生聯系歌曲顯示的圖片。之后讓學生探究,使其把想象中的畫面表演出來。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情緒高漲,是學生表達能力的極佳練習。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需要靈活應用豐富的教學方法,有效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其想象力,進而提高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深度,充分感受與體悟語文閱讀的思想情感。以此為基礎,語文教師應該對學生主體地位有一個正確、清晰的認知,在第一時間轉變教學思想與方法,充分發揮對學生的引導作用,使其在非常有趣味的教學環境中,有效發揮學生想象力與創新能力,與此同時加強探究,不斷激發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彼此溝通更強,進一步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通過多媒體的應用,發揮對教學的輔助作用,不僅可以使學生注意力更為集中,還能夠凸顯他們的個性。
舉例而言,在小學二年級“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充分應用多媒體技術。首先,在開始教學活動之前,老師引導學生思考雷鋒的相關故事和事跡,數據收集方法不受限制,可以從老年人或通過互聯網獲得。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更為深入地理解雷鋒的形象。其次,教學活動的展開。在學生基本掌握雷鋒形象及相關事跡后,老師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雷鋒相關事跡的視頻和圖片。同時,設置問題:“觀看視頻和圖片后,想說什么?可以與你們的同桌之間展開相互討論。”由于學生在課前對雷鋒的事跡有了基本的了解,并且在課堂教學中播放了視頻和圖片,學生的理解和印象也得到了深化。因此在討論環節中,學生可以快速開展討論。在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四處走動,傾聽學生的想法,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并收集有關學生討論的相關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占據重要地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而教師是課堂教學的指導者。學生的經驗得到加強,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得到了加深。此外,在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過程中,應給予學生更多的耐心和鼓勵,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條件提問,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指導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綜上所述,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不斷提高對與學生之間進行良性溝通與互動的重視程度。為持續強化小學二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語文教師應該以該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以及語文課本內容為依據,加強充滿趣味性教學情境的創設。與此同時,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應用,發揮其對教學的輔助作用,并且明確小學生個體所存在的差異,合理制定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方案,營造有利于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和溝通的氛圍,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意識與發散思維,進一步調動其語文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