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世軍
(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區宣平堡小學,河北 張家口 076261)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律,以及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去培養小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律,以及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呢?筆者結合在萬全區宣平堡小學從事多年數學教學所積累的經驗,談幾點體會。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所學知識的內容與兒童的生活經驗越接近時,兒童自覺接受知識的興趣、動機、程度也就相應的越高。因此,在我們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就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情出發設計數學活動,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使學生在勃勃興致中去發現、探索和應用。更為重要的是學生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設計,他們會驚奇的發現原來自己曾經熟視無睹的事物中竟包含著這么豐富的數學知識,而且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竟然能夠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問題,自然,學習數學的興趣會被較大程度的激發出來。例如我在教學有關“乘加運算的應用題”一節課的教學時,就做了這樣一種設計:春天到了,老師帶同學們到張家口市安家溝景區去春游,學校專門為同學們的春游預定了面包車,現在校門口來了8輛面包車,每輛乘7個同學,結果教室內還有15個同學在等候。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給出的這些條件,自己編出不同計算形式的應用題。”同學們議論紛紛,相互討論,發表著自己的見解,然后根據自己所選擇的情境進行編題,并且自己列式解題。這樣的教學設計,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變成了來自生活的、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數學問題,還促使學生能夠主動投入、積極探究,憑借自己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不難發現,現行小學數學教材呈現給學生的知識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標準化的數學模型,我們如果能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和生活情景聯系起來,通過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產生的生活背景,學生就會從理性上感到許多數學問題其實就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而且激發了學生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熱情,還使他們切實地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實用性,讓學生真正理解了數學,感受到現實生活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例如在完成《植樹問題》一課的教學時,我們可以為學生展示在我村的馬路邊植樹、小朋友排隊、村內設計的路燈等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體會到“間隔”的含義,從而減少了計算此類問題時的失誤。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欲,而且還能使他們體會到只要用數學眼光留心觀察身邊的生活情境,就能發現在平常事件中蘊含著的數學規律。教學結束后,為鞏固所學知識點,我們可以讓學生為自己的校園設計植樹方案,以進一步幫助學生體會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事情都有與植樹問題相同的數量關系,感悟數學知識建構的重要意義。
不言而喻,數學課堂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我們平時也不難發現這樣一種規律,即使是同一堂課,不同的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都存在一些差異,即使是教同一章節的教學內容,學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樣,深究其原因,發現這主要取決于教師的語言表達水平。尤其是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學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作為教師如果沒有高素質語言藝術是不能勝任的。鑒于此,我們教師就應該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個性心理傾向,將數學語言“生活化”,則是引導學生有效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例如我在教學“利息”一課的內容時,針對農村小學生家庭,首先創設了這樣一個環節,故作神秘地對學生說:“小明家里有100000元錢暫時不用,準備將來給小明在縣城買樓房。請同學們幫老師想個辦法,設計一個合理的理財計劃,使這100000元錢能夠妥善保存,而且能夠做到沒有風險的增值?”當然,很多學生由于所學內容的原因,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排除了增值的風險可能的做法,最后一致選擇了“銀行儲蓄”這種辦法。這時我再趁機引導學生:“同學們設計的無風險理財計劃很好,非常符合老師的要求。的確如此,選擇儲蓄比較安全。但在儲蓄之前,我還想了解一下關于儲蓄的知識,哪位同學能夠介紹一下嗎?”學生們競相發言,列舉了選擇銀行儲蓄的種種好處。就這樣,在師生共同充分感知選擇“銀行儲蓄”理財的益處以及“儲蓄的相關事項”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學到了書本知識和日常生活的理財經驗,并從中體會到了生活實際與數學知識的緊密聯系,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眾所周知,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知識點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都是更好地為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出發點的。因此,我們要啟發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并且利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技能真正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例如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有關知識后,就可以讓學生去計算教室的空間大小、學校噴水池的容積,或者為自家新購樓房的裝潢設計一個裝修計劃;在最簡單的應用中,比如學過“人民幣”的認識,我們還可以帶領學生去縣城“福祥超市”或“華凱商廈”親自進行購物,讓同學們通過親自購買物品,深入了解貨幣的換算;學習百分數的認識以后,可以計算一下村內馬路邊樹木的成活率,我校一致六年級學生其中考試的及格率、優秀率,個人做題的正確率或失誤率等等。這些都可以體現數學學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而且能使學生受到啟發。
綜上所述,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必須要融入到學生的生活實際當中去,并將學生引到農村日常生活當中去,使他們通過實踐的檢驗和親身的體會,切實地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和價值,這樣才能使他們真正地理解數學,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從而真正提高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