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紅欣
(河北省保定市唐縣都亭鄉楊高和小學,河北 保定 072350)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師一直被贊為塑造心靈的工程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應把素質教育做為新課程改革的主課題,以全新的教學理念,全方位多側面的教學方法和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學","想學","學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突破教材的束縛,聯系生活和實際,開放小學語文課堂,開放學生思維的空間,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因素,給與學生充分想象和思考的獨立空間,讓學生自由的學、思、疑、問,提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他們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
其一是要開放教學過程,加強課內外有機結合,補充大量的課外閱讀內容,拓展知識,開闊視野。
其二是要開放各學科間相互滲透和融合,真正實現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和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其三是要開放語文與社會生活的聯系,語文教學是母語的教育,讓學生熟知本國本民族的文化背景及生活方式,語文的學習不止局限在課堂上,社會的氛圍,家庭的熏陶,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都在發揮著教育的功能,如學了課文中的名人故事以后,我讓學生課外去調查家鄉的名人佚事,并在課堂上交流,能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觀點和思維方式去認知人和事,從中得到感悟和啟發。
要讓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就要認真設計和安排活動形式。教師應按照聽說讀寫的要求,安排好學生活動的內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設疑點,激發學生靈感,促使人人思考,個個踴躍發言。集體活動、個體發言交替進行,要切實避免老師和幾個尖子學生反復"表演"的現象。對能力差的學生先讓他們回答淺而易懂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優秀生則讓他們回答難度大一點的問題。為了促使學生人人有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老師也可采取小集體活動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后桌討論,選一代表發言。
要讓學生有充分活動的機會,就必須多設置課堂活動內容,老師可根據教材的具體情況制作安排。如講授魯迅先生的小說《藥》時,第三部分可改編成課本劇片斷讓學生表演,因為這部分集中了小說的全部人物和矛盾沖突,且每個人物的性格都展示得淋漓盡致。讓學生改編、演好這場戲,既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他們的寫作、表演、交際的能力。又如講授《崇高的理想》一文時,就可由"金榜題名"這個成語生發開去,設置成語接龍的活動。這不僅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詞匯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們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
安排課堂上學生的活動,如同對教材的處理一樣,應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這就要求老師在安排活動時應考慮教材難易和學生程度,以保證活動質量。首先,學生活動的起點要適當,因為活動目標定的低了,就會影響優生水平的發揮,使他們覺得有勁無處使;高了就會影響中下水平學生的情緒,使他們望而生畏。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葉圣陶在《語文教育書簡》中說:"此學科,聽、說、讀、寫并重,誦習課本,練習作文,因為讀書之事,而茍忽于聽說,不注意訓練,則讀寫之成效變將減損。"聽、說、讀、寫是互相聯系,互相促進的,我們要努力轉變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重"讀寫"輕"聽說"的弊端,采取正確的方法引導,訓練。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語文的綜合素養。
其一是"聽""說"結合,教會我們的學生學會傾聽,經常與學生談論新聞,開展快速問答,辯論搶答等活動,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使學生聽到廣播和看過新聞后能復述其內容,發表意見時能條理清晰,交談時能態度自然,準確表達。充分體現和發揮語言的交際功能。
其二是"說""讀"結合,說讀是指在教學中,讓學生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和要求,認真研讀,把握重點,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并能條理清楚,詳略得當的和同學交流切磋,增強語言表達能力。
其三是"讀",閱讀就像知識的源泉,能給人以智慧和創造力,我們要讓學生學會閱讀,指導和推薦優秀書籍,引導學生認真品味文字的意韻,語言的意境,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現自我、提升自我,使閱讀鑒賞的過程成為提高學生自身文化、氣質、人格修養的過程。
其四是"讀"寫"結合,我們應該注意讀和寫相結合,讀是領悟,寫是表達,讀是吸收,寫是傾訴,二者相互促進的同時也使聽、說落到實處,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時,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循序漸進,讓學生在平時的聽、說、讀中,多積累、多思考、多觀察、多想象,靈活運用素材,充分激發學生想象力、創造力和發散性思維,使字字有情,句句有理,生動形象,新穎別致。
結論:"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與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梁啟超先生這一名言震蕩著國人的心。我們要攜手新課程,把素質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讓我們的學生成為有社會責任感、有理想和信念,有科學文化知識和創造能力、德才兼備、身心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