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舒靜
(湛江財貿中等專業學校,廣東 湛江 524094)
COSO對內部控制的定義:公司的董事會、管理層以及其他人士為實現以下目標提供合理保證而實施的程序:運營的效益和效率,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和遵守適用的法律法規;中國《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對內部控制的定義: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
財務舞弊是指組織內、外人員采用欺騙等違法違規手段,損害或謀取組織經濟利益,同時可能為個人帶來不正當利益的行為。財務舞弊方式多樣,如偽造、涂改、欺騙、銷毀、記錄虛假的交易,蓄意使用不當的會計政策,故意違反會計準則,未按規定編制財務報告等手段故意牟取利益的不法行為。
在經濟迅猛發展的社會,經濟越發達會計越重要,隨著財務信息的重要性的提高,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財務舞弊,財務舞弊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越來越隱蔽,越來越復雜,有時候會導致真假賬分不清的情況,具體的表現形式如下:
1.虛構銷售。企業在不同的情況下對銷售收入進行虛構,虛增收入和利潤達到回避增值稅的目的;或者通過某些科目進行掛賬,達到少繳所得稅的目的。
2.虛減成本。當上市公司經營不理想時,常用的手段就是將費用轉移、費用入賬不及時、通過折舊的計提方式,存貨的計價方式等其他項目來調減費用,從而達到增加利潤的目的。
3.避稅。利用“小金庫”,當企業收到錢的時候,不確認收入,轉入賬外套取現金,或者將資金用于送禮、獎金、旅游等活動,同時通過虛列人名,編造假工資表,擴大支出,減少利潤,逃避企業所得稅的繳納。
當各種假冒偽劣商品充斥著社會的時候,會計信息失真,會計造假泛濫,誠信缺失,我國目前正處于道德危機的年代,為了防止事態進一步惡化,財務舞弊的防范顯得尤為重要。從企業自身來說,真實準確的會計信息,可以促使企業提高內部的管理水平,提高成本核算的水平,保護資產的真實完整和安全,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對于債權人來說,防范財務舞弊可以使債權人獲得的資料真實可靠,作出正確的貸款決策,有利于債權人對企業進行監督,合理地進行資源配置;對于廣大公眾來說,防范財務舞弊,正確地對外披露企業的經營成果,有利于廣大群眾正確地評價企業的經營狀況、獲利水平和財務狀況,有利于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公司的治理結構是防范財務舞弊的最基礎的一道防線,同時完善的公司治理體系是公司內部會計控制的必要環節。其中要建立適當的制約機制,強調公司股東、董事會、監事會、經理人員之間的權責分配以及相互制衡。
合理會計機構有利于企業會計業務的有效執行同時防止個人越權產生的財務舞弊。公司系統地分析梳理業務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職務,不相容職務一定要分離,如出納和審核職務;會計和審計職務;采購與驗收職務;付款審批與付款執行職務等等,堅持授權審批與申請、審批與執行、執行與監督、執行與工作記錄的工作原則,最終形成相應的分離措施,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
會計誠信弱化,會計賬目虛假,與會計教育核心的偏離不無關系。公司應注重會計人員道德素質的評價,要求公司人員應當自覺提高反舞弊的意識和反舞弊技術能力水平,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
如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會計電算化在企業會計核算中非常普及,會計信息系統在交易授權、執行方面與手工會計大相庭徑。最大的區別在于,在手工做賬中,對一項經濟業務的每個環節都要經過某些具有相應權限的人員授權并簽章,但是,在會計電算化系統中,會計人員可以利用特殊的授權的方式或是竊取某些口令獲得某種權利或運行特定程序處理業務,由此導致會計舞弊。
外部監督是運用外界其他力量如政府、金融機構、公眾等等,去監督企業的運行是否合理合法,公司應每年以披露財務報告、自我評價報告等方式接受外部的監督,自覺接受政府部門的監督,自覺接受來自同級企業的監督,自覺接受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監督,虛心接受相關部門對本企業工資的指導和指正,及時了解社會各界對本企業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本文首先闡述了內部控制視角下財務舞弊的防范的情況,介紹了內部控制的基本理論,揭示當前內部會計控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進建議。本文認為,防范財務舞弊應遵循內部控制五要素的五個方面——內部環境、控制活動、風險評估、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從內部審計的角度提出防范財務舞弊的方法,最后從宏觀角度提出解決財務舞弊的多種措施,確保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
企業舞弊案例多次表明,要防范財務舞弊,要切實構建良好的內部控制體系,要實現真正的內部控制,就應處理好企業內部各相關利益主體的權利關系,切實加強各層級的控制。在經濟發展飛速的時代背景下,內部控制的關鍵就在于從內部控制五要素這五個方面把好關,有效地治理財務會計造假,不僅需要設計各項業務活動的控制措施,而且需要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有效控制人員在獲取短期利益中的機會,應對企業的活動和環境有一定的了解,應給員工提供一個開放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溝通渠道,及時獲得有關舞弊的信息并制止在萌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