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書 王慧敏
(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第二高級中學,河南 開封 475300)
低效率的課堂是致使學生厭學和教師厭教現象的主要原因,為了改變這種狀態,不少老師都在摸索構建高效課堂的方法。今天,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為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效益”,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改變“我講你聽” 的傳統“講堂”模式,高效課堂的構建須多方面的努力,教師方面的努力就是要 “有所為”、“有所不為”。
所謂有“有所為”,就是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提高課堂效率,提高課堂效率教師要做以下四個方面的努力。
首先,教師要有科學的課堂效率觀。什么樣的課堂是高效的呢?高效課堂要求教師既能完成教學目標,又能根據課堂實情靈活教學,優化課堂組織模式,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能積極參與教學中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教學中有所獲得。要達到高效課堂的要求,教師的講解不在多而在精,組織討論不在花而在實,合作互動不可無邊無際而是要立足教材。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師要把功夫用在課下,精心備課,教師備課主要是備學情,多思索怎樣才能用更精煉的用語,更生動的語氣調動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要參與者和學習的主體,讓他們有更多、更充足的時間去思考、交流與探討。教師在高效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幫助者,學生是參與的主體;教師是導演,學生是主演。
其次,教師要珍惜課堂的每一分鐘更要善于把握最佳授課時機。據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上課后的5—20分鐘是一節課學生思維最為活躍的時間,所以,課堂教學要想提高效率就要善于把握最佳授課時機;即教師根據學情、教情伸縮有度的安排進度以保證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思考,主動參與,順利突破重難點。一節課就這么長時間,教師要做好的就是控制好節奏,引導到位,善于問題驅使,任務驅使,讓學生多思考,主動探索,樂于表現和善于合作,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再次,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發揮師生間的情感紐帶;學生是富有情感的個體,有著自身獨特個性的喜怒哀樂,這就需要教學中教師能夠及時關注到學生學習的情感體驗,并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良苦用心和愛,化情感為動力,使學習由“讓我學”向”我想學”“我要學”轉變,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同時,教師的期望也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教師的信任和期待會產生驚人的效果,教育上有個經典的案例是”羅森塔爾”效應。相信我們教的學生是最棒的,有著巨大的發展潛能,這種大愛會讓自己的學生更自信更樂觀,學生學習會更主動更積極效率也會更高。
第四,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和發揮好教育“機智”,“上梁不正下梁歪”,教師要有嚴于律己,言傳身教的責任感,加強學習,以身作則,教師的自身素養和個人魅力不僅能吸引學生主動學習,還是學生的成長的正能量,承續久遠,正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發揮好教育“機智”,就是教師在解決 “臨場”問題時是要講究藝術,處理方式對學生要具有教育性和發展性,代表著先進的、積極的方向。
所謂有“有所不為”,就是改變一些不利于提高教學效果的行為,提高課堂效率教師要做以下三個方面的改進。
最先,教師要放得下羅嗦,把時間交給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人;傳統教學中,教師口干舌燥,滿頭大汗,學生卻一旁輕看,個別酣然入夢的場景很常見,課堂對于學生成了播著不喜歡看的電影卻又非得記住情節的“任務”。現代教學需要教師把唯恐講不到位的心態,大講特講的“跟我學的講堂”摒棄,取而代之的則是樹立新的教師觀,要少講精講,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思考,督促學生動手動腦,引導學生學習,在思維方式上給予點撥、學習方法上給予指導,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思考和體驗,讓學生通過體驗自我努力獲得成功的喜悅,充滿信心再次出擊。正如陶行之先生所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
第二,教師要放得下架子,把交流留給學生;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在教學中命令式,逼迫式,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反而會讓學生缺乏學習的激情和熱情,只會盲從,不會主動出擊。師生交流、討論問題,態度要和藹、誠懇,不要生硬、高姿態,平等尊重賞識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第三,教師要放開手腳,把機會交給學生。“紙上得來總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課堂上讓學生多動腦、多參與,鍛煉學生的分析、思考、行動的能力,酸甜苦辣都是營養,成功失敗都是經歷,都是學習的好機會。。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復制不了更粘貼不了,老師“導”的好,課堂教學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學生積極思考,動手動腦,既學到知識,又鍛煉能力,這樣教學相長,才會有高效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