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婷
(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哈爾濱 150000)
在強調健康,舒適等穿衣方式的今天,現代女性對乳房健康也越來越關注,消費者在內衣選擇方面越來越傾向于選擇無鋼圈文胸。根據內衣企業設計工作者的反饋,盡管市場上大部分無鋼圈文胸產品穿著舒適,但其塑形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本文通過對無鋼圈模杯文胸的匹位厚度、雞心中心角度、側比高和底圍材料4類設計因素進行研究,分別分析 4類設計因素對無鋼圈模杯文胸的塑形效果、壓力舒適性和穿著合體性的影響。
本論文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第一,對比幾款文胸去掉鋼圈前后的塑形效果值,得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無鋼圈模杯文胸的塑形效果差于同款有鋼圈模杯文胸的塑形效果;第二,根據真人試穿的效果和設計師的以往經驗,選取匹位厚度、雞心中心角度、側比高和底圍材料作為研究的4個設計因素,通過測量并對比實驗文胸的塑形效果值,得出以上4類設計因素對無鋼圈模杯文胸塑形效果有直接影響;第三,進行文胸壓力大小的測試,分析4類因素與壓力舒適性的關系,得出設計因素對壓力大小產生影響;第四,進行文胸穿著合體性的主觀評價,分析4類因素與穿著合體性的關系,得出產生不合體現象的原因。
匹位厚度不同,文胸穿著合體度也不同。結合受試者穿著文胸時的觀察細節可得出:匹位厚度不同對罩杯、底圍和側比的合體性影響較大。當匹位厚度較小時,罩杯存在杯口部分壓胸的情況,并且乳房更多的重量直接由文胸底圍承擔,底圍出現不平坦且不完全貼合皮膚的狀況;當匹位厚度較大時,盡管乳房失去鋼圈的支撐作用,但厚度增大,對乳房承托力更強,乳房更挺立,壓胸狀況大大改善,底圍不服帖狀況得到改善。因此,我們可以判斷,在匹位厚度這一組因素對比中,選取 15mm 時為合體性、美觀性最佳。
在塑形效果分析中,當匹位厚度為 22mm 時,其塑形效果與匹位厚度為15mm 時的文胸較為相似,或更強于匹位厚度為 15mm 的文胸。這說明,當文胸塑形效果達到最佳時,其合體性和舒適性并不一定達到最佳,因此,對于一款塑形效果較好的無鋼圈文胸而言,塑形的功能性、穿著的舒適性和整體的合體性缺一不可。
對于雞心中心角度這同一設計因素,雞心、罩杯、文胸底圍和側比處的合體性均呈現差異。整體上,當雞心中心角度在 0°~31°時,其值越大,文胸的合體性越好,這與其對塑形效果影響的相關性一致。此組結果中,合體性較差的原因同樣以罩杯壓胸和文胸底圍不貼合為主。當雞心中心角度較小時,受重力的影響,文胸與乳房整體有向下稍微垮塌的狀態,出現壓胸和底圍不服帖的情況;隨著雞心中心角度的增大,底圍左右兩邊受力增大,趨于平整貼合,而罩杯外圍受到的肩帶拉力由偏向身體左右兩側變為偏向前中,罩杯因此更立體、空間變大,使得壓胸狀況大大改善。
在匹位厚度和雞心中心角度兩個因素的主觀評價分析之后,側比高和底圍材料的兩個因素的主觀評價的分析較為簡單。在側比高這一組對比中,整體差異集中體現在是否產生副乳的情況。當側比高為 8.5cm 時,因側比與罩杯部位相連,使罩杯無法更好地包覆乳房,腋下脂肪與乳房邊緣部位外露與文胸之外,產生副乳,不論是對乳房塑形還是穿著合體性都有負面影響;當側比高為 12.5cm 時,在人體手臂下垂的狀態下,腋下部位活動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時壓迫皮膚,使腋下部位產生不舒適感;同時,側比高度設計也影響了罩杯夾彎部位的造型,從而影響了罩杯的造型。當側比高為 10.5cm 時,文胸整體外觀合體性達到最好。
底圍材料對文胸穿著合體性影響的這組對比中,最顯著的差異為文胸底圍材料不加定型紗時,底圍面料較為柔軟,支撐力大大減弱,而定型紗的添加使底圍受到壓力時,不易拉伸變形,支撐能力較好,底圍較服帖。
通過對匹位厚度、雞心中心角度、側比高和底圍材料這4個文胸設計因素的穿著合體性的評價結果分別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當文胸塑形效果達到最佳時,其合體性、美觀性并不一定達到最佳,因此需要選擇塑形效果、美觀合體性和舒適性同時達到較好時的設計。
(2)在無鋼圈模杯文胸的穿著合體性上,主要出現的問題是失去鋼圈對乳房固定和承托作用導致的罩杯杯口壓胸、文胸與乳房整體有向下稍微垮塌的狀態、底圍不服帖于皮膚,以及文胸側收處不平整和副乳現象等。盡管以上均為各個設計因素的主觀評價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現象,但正是通過這些無鋼圈文胸常出現的問題,才能形成反推的思路,選擇了可能能夠克服這些現象的實驗文胸設計因素,而研究結果證明,設計因素的改善達到了無鋼圈模杯文胸塑形佳和較舒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