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彩英
(河北省望都縣固店鎮第二幼兒園,河北 望都 072450)
《弟子規》是我國傳統教育的精華,它將中華文化所倡導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語言,淺近的歷史典故講述清楚。這部書中包含了孩子日常生活中應遵守的各種規則,它教育孩子如何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誠實守信,如何做事、讀書,如何與人友好相處等。結合傳統經典的誦讀,幫助學生養成孝順長輩、誠實守信、仁愛待人等做人的基本準則。因此現如今在我們幼兒園里,隨處都能聽到孩子們用稚嫩的聲音抑揚頓挫的背誦我國最傳統的一些簡單古文。如:中、大班開設的《弟子規》等?!暗茏右帲ト擞?。首孝悌,次謹信……”。讓幼兒從小就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傳統文化的弘揚,有利于孩子陶冶情操、豐富語言能力,為培養孩子的思想道德和品格修養都有好處。作為教師,我們在對孩子進行弟子規傳統教育的同時,一定要和家長溝通,獲得家長的配合,以達到事半功倍,讓孩子家園合一!在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家長對傳統文化認識越高,對孩子的教育就越好。反之,在幼兒園學的東西就打了折扣。通過開家長會,把學習經典的重要性講給家長聽,對學習的內容要經常和家長匯報,讓家長也參與到學習經典的活動中,教學收獲會更大。學習《弟子規》一段時間后,要和家長開展互動活動。當家長聽到孩子們唱誦圣賢的教誨,了解到經典文化國學課的深刻含義,再加上孩子的明顯變化,家長都會很高興。
利用家園聯系欄、便條、微信、短信等將本班所學的《弟子規》相關內容告知家長,讓家長在家配合、輔導幼兒學習《弟子規》。比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四句,體現在家庭小任務中就需要孩子們做到以下幾點:起床時間做到父母叫馬上起來,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幫助父母夾菜、倒開水。由家長對孩子表現進行記錄,根據小朋友反饋情況總結,增加新的內容。
把《弟子規》編成生動活潑的文藝節目讓家長們觀看,當家長聽到孩子們唱誦圣賢的教誨,了解到經典文化國學課的深刻含義,再加上孩子的明顯變化,家長都非常高興,從原來的懷疑和否定態度,變成了支持和配合,使我們的課程開展的更加有聲有色。一位家長說 “我兒子在幼兒園學習《弟子規》,當時我不以為然,現在一年過去了,兒子不僅會背《弟子規》,還會講一些有關孝親、敬人的小故事。這些我原來以為只是小孩子一時的興趣而已,可直到有一天,他顫悠悠地給我端來一盆洗腳水時,我才意識到《弟子規》的作用。從兒子這里,我也深受啟發,所以每次去母親家,我總要給腿腳不靈便的母親捶捶腿、剪指甲、換衣服?!痹摷议L現身說法,她從兒子身上看到了《弟子規》帶來的好處。
比如:捐款賑災,發動小朋友捐獻物品,支援災區?;蛘哂杉议L和小朋友一起到公園里面撿垃圾。把《弟子規》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通過這樣的活動,既培養了小朋友慈悲、仁愛、廣大之心,也使家長受到一定的同化。通過各種活動,家長們都深有感觸:《弟子規》改變的不僅是孩子,他們也深受感染。
學習《弟子規》,就是要讓孩子學習待人接物,通過不斷強化訓練,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相信,只要大家堅持學習經典,踐行經典,我們身邊的正能量一定會越來越多,社會大家庭一定會更加和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