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飛
(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十一礦,河南 平頂山 467000)
“黨內關系要正常化,批評和自我批評要經常開展,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要成為大多數;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做出重大職務調整應當是少數;而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只能是極極少數”。監督執紀這“四種形態”是思想建黨、制度建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體現了黨“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政治智慧。踐行監督執紀“四種形態”,首要的是解決理論認同問題,重在把握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揭示的矛盾關系,增強監督執紀的理論堅定性;其次要解決價值認同問題,重在領會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蘊含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擔當,堅定監督執紀的信心決心;再次要解決對照調節問題,重在適應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帶來的重大轉變,增強監督執紀工作匹配性;歸根到底要緊扣要害,精準落實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主張的基本方略,充分實現“四種形態”固有價值,開創監督執紀新局面。
毛澤東指出,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必有一種是主要矛盾,規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對照分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第一種形態“黨內關要正常化,批評與自我批評要經常開展,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當屬主要矛盾,決定和影響著第二、三、四種形態,即次要矛盾:“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要成為大多數;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做出重大職務調整應當是少數;而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只能是極極少數”。具體到“四種形態”,第一種形態重在“注射疫苗”,重在經常抓、抓經常,營造“正氣足、邪氣無”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氛圍。第二種形態重在“正歪樹”,需要抓小抓細,通過組織處理起到震懾作用,實現向第一種形態的轉變。第三種形態重在“治病樹”,做到大病大治,快病快治,破除僥幸,形成展懾,逐步實現向第二、第一種形態轉化。第四種形態重在“拔爛樹”,必須緊繃反腐倡廉這根弦,保持高壓態勢,消除存量,遏制增量,以此保證第四種形態成為極極少數。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作為黨的政治智慧,根源于“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初心,體現為“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貫方針、“懲防并舉、標本兼治”的新路子、全面從嚴治黨的鮮明態度、主體責任與監督責任的有機統一。
“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是黨保持自身肌體健康的重要法寶。“四種形態”強調批評與自我批評是常態,強調立案審查是極少數,在基本精神、基本取向上同這一方針是一致的,既體現了黨組織對黨員的厚愛,又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而且“四種形態”使得這一方針的邊界更加清晰、目標更加明確。運用“四種形態”,防病于未萌,治病于初起,改變“非此即彼”的黨員干部兩分法,就能更好地實現“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四種形態”注重的就是紀律“大熔爐”,決不允許有特殊黨員,剔除極少數渣滓,錘煉最大多數,體現了管黨治黨的全面性;“四種形態”從日常小問題到違紀違法,刻畫出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軌跡,給出了從輕到重的治理之策,充分說明了不論早晚、不論大小、不論多少、不論深淺、不論輕重,都不能放過,都要一起抓,都要一起管,時時刻刻體現出“全”和“嚴”的統一。
在執紀理念上由“查辦大案要案”向“抓早抓小抓細”轉變。事實證明,許多違紀違法案例的發生都是由小問題演變為大問題,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反映的就是這一規律,要求我們必須從以往的“抓大放小、抓重放輕”向“抓早抓小抓細”轉變。在執紀方式上由“大包小攬”向三大環節轉變。三大環節即線索處置、紀律審查、執紀審理。線索處置是監督執紀的源頭,要綜合利用“擬立案、初核、談話函詢、暫存、了結”五種方式集中統一管理違紀線索,實現對問題線索的科學規范處置。紀律審查是監督執紀的重頭戲,意在用黨規黨紀去衡量、規范黨員干部言行,應重點審查違反六大紀律和中央八項規定的行為,避免積重難返。執紀審理是監督執紀最后一道關口,要牢固樹立“紀法分開、挺紀于前”的理念,由以前的重點審理違法犯罪向審理違紀問題聚焦,做到把違紀問題與違法問題分開表述,把涉嫌犯罪問題線索移送司法機關。
緊盯黨內政治生活這面“窗口”,運用發揮好批評與自我批評武器。事實表明,黨內政治生活認真,第一種形態就不會有什么大問題;第一種形態出了問題,首先是黨內政治生活出了問題。因此,把握運用好“四種形態”首先要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而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就一刻也離不開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銳利的武器。
緊抓黨的紀律和規矩這把“尺子”,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四種形態”抓住了一些黨員干部由好到壞的演變關鍵,“大問題”都是從“小問題”步步發展起來的,而“小問題”的出現往往是從不守紀律、破壞規矩開始的,一些地方、單位黨的建設出問題,也往往是綱紀不彰、法度松弛導致的。所以,執行好、發揮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必須把重點放在紀律上,拿起紀律這把“尺子”丈量黨員、黨組織,用紀律管住大多數,靠紀律維護整片“森林”生態。
緊織抓早抓小監督“密網”,讓早發現早處置成長效。首先要“嚴”字當頭,紀律底線不容突破,必須把紀律底線架在法律底線之上,牢牢把住紀律“關口”,防止黨員干部違紀;其次要突出抓早抓小,一經出現萌芽性、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就要早提醒、早批評、早糾正、早處理。最后要把監督做到位,堅持黨內監督和黨外監督結合,構建“黨群同參、循環共促”的綜合監督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