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弟友
(四川省甘孜州丹巴縣自然資源局不動產登記中心,四川 丹巴 626300)
引言:對于現階段的貧困山區林業管理中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來說,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首先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還沒有落實到位,部分貧困山區的林權證還沒有發放到位,各級機構的思想意識不足,還需要進一步的對其工作進行指導和分析。另外,部分地區的林權抵押貸款程度也需要進行提高。整體來說,貧困山區的林業發展在林區歸屬和林地流轉方面都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只要加強對集體林權制度的改革,才能更好的對林業資源進行開發,促進林業產業的發展[1]。
林業資源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和進步來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產生能夠一定的生態效益,實現防風固沙和保持水源的作用的。通過進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可以讓林業資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讓其實現綜合效益的目標。近些年的貧困山區對于林業資源的使用,都存在著不少問題,生態環境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丹巴縣隸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川西旅游環線上的重要承接點和主要景區之一,是嘉絨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素有“千碉之國”、“美人谷”之稱,整體屬于青藏高原型季風氣候。丹巴縣境內共有的15個鄉鎮,181個村,14863戶農牧民,縣內的林業用地162.614萬畝,其中公益林143.74萬畝,商品林18.884萬畝,總體林業覆蓋面積是比較廣泛的,對發展林業的經濟,提升林農收入具有重要的意義[2]。在未改革之前,林權歸屬是比較混亂的,林權流轉缺少監督,這也使得林農的經濟收入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自從實施集體林權改革以來,根據縣域實際情況進行了安排部署,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但是因為改革的任務重,時間較緊,依舊會存在部分遺留問題需要解決。在后續的改革過程中,相關部門將對不動產統一登記等內容進行重視,對工作中出現各種情況進行分類,將林權流轉的狀況進行詳細的記錄,避免因糾紛等造成一定的問題,在對林改績效進行提高的同時,為下一步的林改工作提供更多的經驗,對改革的總體進程進行加快。
在進行集體林權改革的過程中,丹巴縣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更加側重于保障農牧民群眾的權利。要將農牧民群眾作為是林地承辦經營制度、權利與林木所有權等農牧民群眾應得權利落實到位,重視農牧民群眾的主體地位,讓貧困山區的農牧民群眾可以切實的感受到集權林權改革的經濟效益。對于工作的開展來說,要重點針對林業產權開展的對應的工作,采取合適的手段來減少民眾因為產權界限所產生的糾紛。
要對不動產登記進行保證,就需要對集體林業管理和服務進行重視,將相關政策進行落實。首先是發證到戶的工作必須要精準且迅速,只有這樣才能讓農牧民群眾的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進行法律保障,發證到戶就是激勵農民積極性和熱情的第一步;其次是在要積極的推進“三權分置”的工作,因為對于山區的林業管理來說,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的獨立,可以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動力。“三權分置”可以付各方的利益進行保證,進一步的實現林業資源的整合,促進規模化和現代化林地經濟的發展,進而提高林地經濟效益。在不動產登記的保障之下,“三權分置”的運動將逐步的全面展開;第三,要對農民承包林地的處置收益權進行保障[3]。因為不動產統一登記可以對承辦主題的權益進行一定的保證,因為在進行相關工作的過程中,要對法律中明確規定的內容進行重點關注,不得非法變更、解除承包合同,不得強行收回承包林地,進一步的對承包經營者的權利進行保證,對經營者的活力進 行有效的激發,為林業經濟的發展注入一定的活力。
在不動產登記的保障下,貧困山區需要對自身的情況進行結合,發展林下經濟。要以集體林權深化改革作為主要的氣節,對丹巴縣豐富的森林資源進行有效的依托,大力發展多種林下經濟,為林業經濟培育出新的增長點,進一步的促進林業的增效和增收。通過各種實踐性強的行為,切實的與當地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進行結合,加強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聯系,為發展林下經濟提供更多有效的支持,進一步的促進丹巴縣林業經濟的發展和進步。
對于林業資源的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的流轉,丹巴縣的相關部門需要建立起相應的管理服務。對于傳統的林業資源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的相關問題來說,經常會因交易無法得到保障而出現一定的經濟糾紛問題,但是如果建設起在線管理平臺,就可以讓林權流轉和經營的林地得到妥善的使用,進而對林地使用率進行提高,同時也能創造出更高的價值。現階段應該將林業管理與信息技術進行結合,對交易平臺進行設計和開發,進而為廣大民眾提供一個合法、科學的林地交易平臺,提高林地流轉效率,促進林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結語:綜上所述,本文主要是對丹巴縣的集體林權相關內容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改革為貧困山區的林業發展提供更多的借鑒,在進行實際工作中,各級部門需要深入的貫徹和落實中央和地方關于不動產登記中林權制度的相關法律和政策,進一步的為林業發展提供應有的保障,從而促進林業經濟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