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開發區冶金小學,河北 三河 065200)
情感的含義是人們對所經歷面臨的事情事物所反應出來的一種或多種觀點。而情感教育則是指教師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目的,對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和教學方法進行一系列的情感教育。在整個情感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自強不息、團結互助、熱愛祖國的情感等等。在情感教育整個過程中要做到成功培養學生情感,教師則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固有情感,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設計不同而又合適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在課堂完成需要掌握的課本知識之外,可以充分理解作者寫下本文的意圖和想法,從而深化學生的個人情感,提高其追根溯源的思維能力。
小學語文是學生開始接觸語文知識的基礎階段,但是對于語文,其本身卻沒有相當層次的積累,有的學生甚至對語文學習沒有任何興趣,更在語文課上該學習什么和如何學習沒有清晰認識。這一方面是學生與之俱來的天性所致,另一方面則是學生受知識水平的限制,使其沒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學習中的困難。所以在語文課堂上如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小學教師面臨的重要難題。有一個作家曾說,作者只是完成了書籍的一半,而另一半則需要讀者來完成。這個完成其實就暗示了讀者和作者間直接的心靈溝通。如何完成學生和作者間最直接的心靈溝通,教師在其中的關鍵顯而易見。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其中不乏很多情感細膩豐富、鼓舞人心的好文章,作者通過筆尖,向讀者傳遞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親人的思念之感,以及身處逆境不屈不撓的優秀品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不能只局限于教會學生本文所遇到的生詞生字,以及只簡單的給學生講解文章的字面意思,而不去挖掘文章的深層含義。這樣的語文課僅僅就成了學字識字的文字課,成了一門無關緊要的朗誦課。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個性特點,積極創設教學情境,抓住學生的眼睛、耳朵和大腦,把學生帶入課堂情境中來,實現信息的有效傳達。否則任憑教師講得如何跌宕起伏引人入勝,而學生卻置身事外,則一切都是枉然。再者,小學語文教材中許多文章都適合用來構建教學情景的,例如課文《臥薪嘗膽》,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情景再現,讓學生在不違背原文大意的基礎上自由發揮,在課堂上再現當年勾踐忍辱負重、能屈能伸的成功故事。這不僅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讓學生在表演、學習中更加清晰地理解了勾踐的優秀品質。
隨著時代科技發展,多媒體已經進入小學課堂,其能將文字、視頻、圖像、聲音等多種元素集于一身,經過各線教師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多媒體對情感教學的輔助作用不可小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播放音頻等方式讓學生用耳朵聽、用眼睛看,去感受課文課堂的快樂。從而讓學生能利用所看、所聽、所想重新理解文章,更深層次地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
學生是未來的希望,是祖國未來建設的棟梁,而小學語文教師則是小學生未來希望之路的啟蒙者,是培養其優良品格的園丁。小學生是初升的朝陽,在世界面前卻是一張白紙,其人生之路的色彩如何絢爛,就要看教師如何把握手中這支叫“情感教育”的畫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