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飛
(河北省張家囗市蔚縣桃花鎮中心學校,河北 張家囗 075700)
環境保護是關系人類生死存亡的大事。隨著環境的日益惡化,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人的整個受教育過程中,小學六年教育是至關重要的階段,而小學教育中,數學又是一門重要的學科。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有效滲透環保教育,是不可忽視的一環。那么,如何讓環保教育在小學數學課中得到有效滲透?筆者認為可從四個方面入手。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找出數學知識中隱含的環保問題,將數學和環保教育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研究。如小學數學第一冊第一單元是《美麗的校園》,我們可讓學生看著這一幅畫,說一說上面都有什么。當學生說到校園里有8個垃圾桶時,就問:“為什么學校要放8個垃圾桶呢?”通過討論,他們知道了主要是為了便于垃圾的分類。然后再給學生講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的好處,并且讓學生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把裝易拉罐的垃圾桶放在操場邊上,把廢紙桶放在教學樓前等等。這樣不但凈化了校園的環境,而且有利于能源的再利用。這樣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環保因素,找出數學問題中隱含的環境問題,將數學和環保教育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的教育,是一種很好的途徑。
保護環境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利國利民的大事,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國民工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要求滲透一點簡單的環保知識,增強一點環抱意識。但由于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環境教育因素比較少、比較分散、比較隱蔽,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在深挖數學教材中的環保因素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同時,一定要做個有心人,在千變萬化的教育情況中善于觀察,抓住瞬間即逝的時機,抓住典型,及時向學生進行教育。
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創造一個教育的環境,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不管是介紹環境知識,還是做出環境保護的決策,都離不開數據的收集、整理和處理。因此,教師應利用數學學科的特點,有意識的創設環境教育的情境,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兒童從出生到成人,他們的身體和心理經歷著一個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年齡階段都表現出與其他年齡階段相區別的一些典型的特征,所以,教師就應該依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征,對學生滲透不同的環保教育內容。由于活動趣味性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極高,特別適于小學階段。因此教師可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有親身體驗,更有教育效果。如在小學高年級,當學生在數學教學中學習了統計圖表這一知識后,可讓學生在課外可以進行實驗與調查,考察、搜集有關環保方面的材料,制成統計圖表,并在課內進行交流、討論,從而充分地激發學生的環境保護熱情。
總之,環境保護是關系人類生死存亡的大事。隨著環境的日益惡化,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人的整個受教育過程中,小學六年教育是至關重要的階段,而小學教育中,數學又是一門重要的學科。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有效滲透環保教育,是不可忽視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