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中洪
(重慶市黔江區舟白小學,重慶 409000)
生活情境教學,就是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開展教學。在教師的教導中,可以運用多種生活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通俗易懂的講解,將原本對小學生來說困難十足的數學,也能輕松的學習,在一種寓教于樂的氛圍中,開展情境教學,讓數學實際化、生活化、通俗化,將數學同生活相結合。
數學教學,長期以來都是一個難題。在小學階段,學生們剛剛接觸學習,對于這些知識的概念和框架還很模糊,心理上也還停留在玩樂的階段。如果像現在的大部分教師一樣,不管不顧,直接進行填鴨式的教學,將知識強行灌輸給學生,沒有考慮吸收效率的話,數學課堂很難有所改善。而在生活情境中開展教學,其一是能夠讓學生容易接受數學。創造一個特定的環境,給學生一種熟悉的感覺,在熟悉感中更容易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不會給他們一種數學知識的陌生感,更容易接受數學。其二是能夠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生活情境教學,將你帶入想象,生活中歡樂的事物都會映入你的腦海,刺激你的神經,給學生一種娛樂感。在這樣生活氣息濃厚的課堂中,也容易也引起學生對這些事物的共鳴,創造出一種寓教于樂的氛圍。在這樣輕松快樂的課堂中,鍛煉學生們的思維發散能力,能起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小學生剛剛接觸集體式的、長期教學,對于一開始就遇到數學這樣要求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不能對學生實行常規的數學教學。再加上小學生頭腦的發育都還沒有健全,所以在進行數學講授的時候,不能直接套用生硬的數學知識,要學會運用生活情景式的教學方法,讓小學生們更容易接受。在教授課堂的時候,要學會使用口頭化的語言,將死板的定理之類的東西通俗化、淺顯化、使學生能將其和生活相聯系,在教學的時候,讓學生帶入生活化的特定環境中,感受生活的氛圍,將數學知識熟悉化,引導學生對數學有探索和解決的想法,更好地進行數學教學。
在教導數學的過程中,教學的模式應該有所改進。因為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剛開始不容易理解,對于教師講授的公式和解題方法也不容易理解。在這個時候,教師要學會通過創造生活化的特定情境,帶入數學的教學,更好地讓學生理解教學知識。比如說,在解釋方程組的時候,不生硬地套用x,y來解決,可以帶入一定的生活道具。可以假設一個特定的生活情境“在你準備去文具店買文具的時候,一支鉛筆3元,一支鋼筆5元,你準備買3只鉛筆和5只鋼筆,一共要花費多少元錢之此類的問題建模。在進行發問的時候,也要運用生活化的語言進行教學。在解釋的時候,將回答形象化生動化。將固定的“x=什么”的模式,比喻成你放學回家的一個玩具,你吃早飯時的一個包子之類的生活物品,將數學解題同生活實際相聯系,在生活中,鍛煉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和發散角度,更全面地解答數學問題。通過生活,在腦子里建立數學建模,為之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不只是在語言和課堂教學模式中使用到生活情境。在課堂習題的選擇中,也應該盡量和生活貼近。習題的生活化,能帶給學生一種生活的熟悉感,在他們解題的時候,能將簡單的數學問題進行聯想和發散,套入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情況,來更好地應對問題。數學教材以及它的習題,從來就不該和生活脫軌。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數學中也能發現生活的奧秘。在習題的選擇中,亦應該有所衡量。對于那種抽象的數學問題,比如求兩個物體A、B相遇時的時間、速度然后建立方程組之類的,可以盡量生活化一點。將A和B比喻成烏龜和兔子,將他們相遇的時間比喻成烏龜和兔子賽跑,求他們一個慢慢爬行,一個快速跳躍,何時能相遇的場景問題,小學生對于抽象的字母代數問題,感覺上腦子的反應速度要比之前要慢一些。所以將問題的設置簡單化、生活化,同樣的問題不同的表達來給予學生一種不同的思考感覺。
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中,也應該讓它們生活化。首先是上一點所講的課后作業習題的設置生活化,題目生活化,貼近于學生們的日常生活,讓他們更容易套用生活模式解題。其次是要將書本知識和實踐操作相結合。數學這門學科比較考驗學生的抽象和邏輯思維能力,難就難在它對能力的要求上,為了能讓學生對抽象的東西更好理解,應該布置恰當的實踐作業。比如說在講到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的時候,學生由于剛剛接觸,對這些圖形都沒有很強的概念。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課后自己剪切一些長、正、三角形,然后將它們進行比對,上課的時候,來告訴教師這些圖形有哪些不一樣,或者你發現有哪些特性。從而更好地將性質、定理帶入進去。其中考慮到學生們初次剪切的不穩定性,可以讓家長輔助學生完成平面圖形的繪制和剪切。數學教學,不僅是要將書本上的知識學透,在當今的教育中。更多考慮的是如何將固定的知識同生活相結合,讓數學融入進生活中。從小學,就應該重視起數學的生活化問題。
時代不斷在發展,從原本的黑板粉筆到現在的白板多媒體投射,給了教師很大的便捷。將一些抽象的東西更直觀簡單的表現出來,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冗雜的問題簡潔化。比如說,還是以正方形的圖案為例。依靠多媒體設備的優勢,將正方形圖形繪制在屏幕中,教師可以對這個圖案,隨意的放大和縮小,對其進行拉扯等一系列操作,讓學生理解正方形四邊相等的概念。諸如此類的問題。多媒體都可以幫助教學。同樣在教師向學生構造生活情境的時候,單一的聯想可能還不能充分將學生帶入情境中去。可以在屏幕上設置相應的圖片和人物對話,不僅能幫助學生帶入背景,也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興趣濃厚的進行學習。
生活情境的開展,一方面幫助數學能更容易被低年級的學生接受,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鍛煉他們的思維角度和方法。另一方面是幫助數學能在生活中有更多的運用,打破人們對于學習數學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錯誤想法。讓數學同生活緊密結合,讓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成為數學發展的基礎性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