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梅
(吉林省延吉市第五中學,吉林 延吉 133000)
習作教學決不能脫離閱讀教學而單獨進行。在平時的課文講解中,也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積累的好習慣。學生應該充分利用漢語教科書,學習課文中出現的經典優美的句子,學會欣賞、積累生動形象的描寫語言,品味其表達效果。例如,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三篇課文《白楊禮贊》,《濟南的冬天》,《海濱仲夏夜》,都是學生值得背誦積累的美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思考,文中哪里寫得好?好在哪里?作者在文中運用的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表達方式能不能用在自己的文章當中呢?通過實踐發現,經常提出這樣的問題,學生們會自覺地進行思考,有了思考就會有改變,有收獲。又如,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習作主題是“寫師生情、同學情”,既可以寫人,也可以寫事,重點放在怎么樣使人物形象生動、鮮明。為解決這一重點,讓學生們回顧這一單元課文,回想這些文章中的人物都有哪些鮮明的特點?作者是通過什么樣的寫作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的?讓學生們自己整理歸納出寫作要點。歸納總結是積累的過程,也是進步的過程。
不僅是教科書,《漢語訓練》也能幫助學生積累語料。每篇課文后面都有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經典詩句、諺語、俗語、名言等。其中有些句子學生們不理解,或有些字不會讀,需要教師進行簡單講解。這也是學生們獲取新知的過程。通過反復朗讀這些句子,將課內和課外有機結合,既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也能豐富語料,也是一個積累的好方法。
朝鮮族學生除了在漢語課堂上,很少喜歡用漢語溝通,所以沒有良好的語言環境。在課余時間,只有少部分學生會選擇閱讀漢語書籍,觀看漢語電視節目。學生們更喜歡看韓國電視劇和綜藝節目。這些都是學生們漢語表達能力,漢語習作能力很難提升的原因。
因此,我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通過課外閱讀積累素材、語言是十分必要的。讓學生們閱讀,培養他們對好文章、好書的興趣與感情。推薦的書籍一定要符合學生們的認知水平,應是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有利于知識增長、有利于道德修養的培養的好書。同時,我也會選擇多給學生們講,講跟課文內容相關的課外故事、聊新聞趣事、討論社會熱點問題,讀勵志文章等等。這些看似與課堂教學無關,卻能在無形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寬視野、提升文化素養,也能培養學生們學會關注社會、留心觀察生活的習慣。
“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美的眼睛?!?,鼓勵學生們留心觀察,學會欣賞。學會欣賞至親至愛的親人朋友、學會體驗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學會觀察神奇奧妙的大自然……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知識積累,也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積累和情感體驗。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會加入一些情感教育,引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這些點滴的情感教育對習作起的作用也不能忽視。在平時的教學中,有兩句話常掛在嘴邊,一句是“做一個有心人,”,另一句是“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只有做一個有心人才能發現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美好,才能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從平淡的生活中挖掘習作素材。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平時一點一滴筑起來的。為了讓學生們多接觸好的文章,學習精美的語言,積累好詞好句,從八年級上學期開始,設計了“每天讀一篇好文章”的課前活動。分享的文章內容不限,可以是中考滿分作文、雜志上的美文、近期發生的新聞或是自己寫過的非常滿意的文章。其他同學認真傾聽,聽完后會讓學生們簡單談感想或說出文章的亮點,或是好的句子,或是好的選材,又或是幾處精彩的描寫。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的角度進行評價和賞析。學生們選擇的文章也各具特點。有的學生喜好古詩詞,在選擇文章時會古色古香、詩情畫意的文章,有的學生偏好語言優美的散文,也有學生喜好富有人生哲理的文章。多種多樣的文章類型,使學生們能從不同的文章里學習、積累好詞好句。每天五分鐘的課前活動看似很短,但是對學生們來說也是非常寶貴學習機會。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學生們從選擇文章、傾聽文章的專注力、發表感想、分析文章等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總之,習作教學是一場長期戰,絕不是一兩天內可以提高或出成績的。其中的積累語料也需要長期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們有耐心,有方法,有信心。在一段時間的時間過程中,經過與學生們的共同努力,學生們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提高,對習作也產生了興趣和信心。在今后的教學中,也將繼續研究更加切實有效的習作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們的習作能力,努力改變學生們“談寫色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