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石佛鎮明德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四川 資陽 641504)
“三環五學”模式注入農村初中英語課堂中,涉及課程教學的預習、互動及檢測三項環節,同時囊括目標導學、自主預學、合作研學、展示賞學與檢測評學等多個學習項目。由此看來,教師在設定教學方案時應全面考量這多項環節,做出優化設計。因而在農村學校的信息技術大環境下,教師對信息手段的優勢汲取也應參考這些層面,力求提升教學效率。
縱觀“三環五學”突出的三項環節,囊括課程教學的三個關鍵時期,包括課前導入、課中講解,及課堂中后期的檢測評定。因此,教師的策略安排應是在三個關鍵環節中分別引入五項重要學習方法,以確保學生高效的課程收獲。針對于此,教師應需出對農村教學現狀做出考量及反思,力求突破傳統局限進行優化改革,汲取信息手段優勢以確保三項環節與五種教法的順利運行。在以往農村教育中,由于教師觀念的滯后,極易忽略學生對知識的主動預習及探究,即便有預習這一環節,但也會缺乏相應目標來為學生指明方向,致使效果不佳。
對此,教師可用信息技術做以改善,在信息課件中全面展示教學目標來引導學生預習全過程,使之明確重點以增強探究效率。以九年級《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為例,在課前導入階段中,經由媒體課件的設置,教師可植入導學案于課件中驅動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則會根據導學目標來明確課時教育指標。例如導學案課包括與環境有關的語言知識,以及與環境保護話題相關的預習任務。那么學生在目標導學下,能在課下應用互聯網技術對語言知識進行解析,獲取認知與見解并強化掌握;同時搜集與環境話題相關資料,獲以初步理解。以此全面優化預習全過程,高效獲取一定知識儲備。
在“三環五學”模式下,教師需突破農村教育中部分遺留問題,汲取信息手段制作目標導學課件,讓學生展開目的性預習;同時也可使之依存信息技術獲取資源,強化預習成效。在這之后,課堂教學進行中,教師要落實“三環五學”的互動環節,并重視學生間的合作研學,力求以集體智慧的貢獻,提升整體互動探究效率。還是以《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為例,在本課導入中學生能通過信息課件導學案的目標驅動,在課下同樣利用信息技術獲取資源,解析知識并拓寬認知,獲得一定知識儲備。
以此為基礎,教師可讓學生在合作研學中深度探索課時文本,這時需以媒體設備為之展示課件,并從Noise pollution、water pollution與air pollution三方面展示環境現狀、環境對生活的破壞性,及社會各界所做出的措施等資料,讓學生能深度解讀,對環境話題有更為確切的認知。接著成立學習小組,并布置相關任務,讓學生在互動模式下展開合作研學。任務可為以“How to protect the earth’s environment?”為主題,探討What problems have arisen in the earth’s environment? What are the root causes of thes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hat are the negative effects and solutions of thes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等話題。這些問題涉及環境話題多個角度與層面,學生以此為立足點,利用前期預習所汲取的互聯網知識,并經由教師的課件展示,說出個人觀點,(用英文)與成員進行對話交流,以求從多方角度汲取對環境話題的客觀認知。此過程中,學生通過英文交流,能加強對課時文本知識的引用,增強語言技能;并在針對環境話題的合作研學中深化閱讀理解效率,獲取情感認知,以鍛造優良學科品質。
對探究成果的考量與綜合評定,能獲知學生具體探究成效,以及各項學習行為優良度。對此,在合作研學后,教師于課程后期階段中還應持續落實“三環五學”理念,全力設定檢測環節,并注重學生探究成果的展示賞學。此外,還需以自身專業化角度引導學生進行檢測評學。在《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合作研學活動結束后,學生在互動中對環境話題的口頭交流并不是研學的終止符。在此基礎上,教師還需讓學生對整組討論的結果,及探討中各方表達的觀點做以總結,以文章報告形式輸出,彰顯本組探究成果。例如,某一小組可將總結報告繪制成思維導圖形式,這時環境問題成為了導圖的中心結構,而與環境相關的現狀、起因、影響及解決措施則成為了分支框架。
小組根據討論結果可在各框架中填充內容,以表述多方觀點與認知,而其他小組可借鑒這種合作研學報告,在繪制的同時,可經由文本輸出強化語用能力,并拓展思維,獲取對課時知識內容的再一次鞏固。各組總結完成后,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展示各組導圖繪制成果,而對應的小組需說出繪制的思路,以及本組的觀點。其他小組可指出問題加以互動探討,以此體驗展示賞學。這項環節既是成果展示,也是教師對學生探究成果的檢測,教師以專業眼光發現其中疏漏,探知學生的理解缺失或知識語法等細節錯誤。最后,在檢測評學中給予綜合評價,并施以專業意見或針對講解,以此查漏補缺,提升整體探究與鞏固效率。
綜合來說,農村學校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下推展“三環五學”模式時,教師應力求突破傳統局限改善農村教學現狀,并針對遺留問題做出調整,充分汲取信息技術優勢遍布于課程教學各項環節及各種教法的實施中,全力提升教學效率與學生知識能力鍛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