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珍
(廣東省豐順縣砂田中心小學,廣東 豐順 514300)
語文是小學教育體系中的主要學科,有著重要的教學地位,在核心素養導向下開展小學語文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構建能力,使學生準確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培養學生邏輯性思維。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小學語文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到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圍繞核心素養開展教學活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落實核心素養的要求。
首先,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仍運用灌輸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以教師作為教學主體,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教師也忽略了師生交流的重要性。部分教師為了節省教學時間直接取消了提問環節,沒為學生留出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時間,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影響了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其次,知識傳授,沒有營造出良好的學習壞境。大部分教師都會用課文閱讀來引出教學內容,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減少了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也沒有帶領學生深入了解課文重點語句和古詩詞背后的含義,導致學生知識面狹窄,閱讀理解能力不強。最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脫離了實際生活。部分教師主要用口述講解的方式傳授知識,沒有將教學課堂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無法使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培養學生語言構建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也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構建能力能夠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運用和理解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利用教學情境來鍛煉學生的語言構建能力,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例如在《一個小山村的故事》的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加強學生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到小山村為什么會由美麗走向毀滅,使學生懂得要愛護樹木,保護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想要提高學生的語言構建能力,首先要讓學生自主翻閱工具書,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熟練的閱讀課文,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教學活動。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森林郁郁蔥蔥的圖片,讓學生邊讀、邊畫、邊想象,感悟小山村的魅力,引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再讓學生說說自己對課文的認識,使學生初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在面對一篇課文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課文研讀和思考中,幫助學生分析作者的情感,才能提高學生的語言構建能力,增強學生的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強調了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強調了學生在課堂中的核心地位。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要積極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調動起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和主動,使學生快速掌握和消化教學知識。開放式教學課堂能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和感悟的機會,加強學生對課堂教學的理解,因此,教師要提高語文課堂的開放性,以核心素養為教學指導,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例如在《搭石》的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先提問學生在看到《搭石》這一題目時會聯想到什么,接著用情境圖引出教學內容,讓學生思考什么是搭石,搭石給自己留下了哪些印象,以此來幫助學生從整體行感知課文。再讓學生想象如果沒有搭石,家鄉的人們怎么過小溪,“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怎樣的畫面,試著讓學生描述出來,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又會是怎樣的情景?使學生在思考和聯想中加強對課文的理解。最后組織學生仿寫課文,學會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在開放式的氛圍下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
語文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在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和解決問題能力,因此,教師就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學,將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啟發學生的語文思維,實現語文教學的目標。例如在《“年”的來歷》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收集各個傳統節日的小故事,先用猜謎語的方式能引入教學內容,再讓學生回憶自己家里怎樣過年的,過年時有怎樣的習俗,如吃餃子、貼春聯、放鞭炮等,接著為學生播放年的來歷的動畫片,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帶領學生認讀生字詞,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層次,逐漸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這樣既能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理解,也提高了學生對語文的認知,了解到了語文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有效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總而言之,在核心素養下構建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教師要積極轉變陳舊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將核心素養貫徹到整個教學中,利用教學互動、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語感。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到探索活動中,增強課堂教學的開放性,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將實際生活與課堂教學聯系在一起,鍛煉學生的思維,以此來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