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加慶
(云南省騰沖市滇灘中學,云南 騰沖 679100)
在初中階段是學生素質發展的關鍵時期,初中音樂審美教育能夠感化學生的心靈,熏陶學生的情操,對學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現階段的傳統音樂教學方式比較注重給學生講解課本中的歌曲、音符,而且學生不重視音樂課,教學時間比較少,都是輕描淡寫的學習。教師為學生演示歌曲,多次播放音符,使學生掌握程度熟讀就可以了。學生在學習音樂課本中的歌曲,將唱歌作為學習目標,把會唱為學習目的,但是不認識歌詞的意義是什么,沒有辦法體會歌曲中體會的情感。然后就是教師自身的音樂專業知識低,沒有辦法給學生講解音樂的價值,讓學生慢慢降低了學習藝術的興趣,不利于學生發展身心健康。
人是具備理性和感性,情感教學是對學生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根據闡述的傳統音樂教學情況,在初中音樂審美教育應用情感教學的優點比較突出,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情感教學是現在全新的學習方式,主要是根據情感的傳達有利于學習音樂,進而完成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的目標。音樂是充滿藝術的科目,不像學習數學科目要練習,也是學習語文、英語知識進行背誦就可以學好,音樂是體現人類生活情感的科目,而且也要用情感進行表達。教師在教學中結合情感進行教學,學生最初要體會歌曲中的情緒,在無形的影響中,學生也跟著音律進行演唱,唱出正確的情感,即使在比較少的課時中也要加深學生學習音樂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
情感教學有利于對學生審美教育。而且音樂的審美教育能夠激發人類的情感。音樂審美教育主要是采用好聽的音樂無形的影響著人,然后凈化心態、熏陶情操的目標。不同類別的音樂可以激發人不一樣的情感,在音樂課堂中學習了關于愛國的歌曲,通過激昂的音調和歌詞的感染下,能夠提高小學生的愛國之情等等。音樂審美教育能夠指引學生發生情感共鳴,激發小學生的情感,協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
教師對學生進行情感教學和音樂審美教學的教學目標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有利于小學生的綜合發展。教師將初中音樂知識和情感相融合到一起,能夠在學習中激發自己的情感,在情感教育中促進學生學習音樂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音樂認知水平的同時,也能夠提升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加自信心,鍛煉自己的意志,然后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
多聽多學、聽到后感覺熟悉是初中音樂的比較基礎的學習方法,情感教學是這種學習音樂知識方法的基礎。教師在課堂教學前,要向學生進行介紹這首歌曲,然后介紹音樂作品的作者、創作情況、歌詞意義等有關的情感介紹,最后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情感聽歌,體會美妙的音樂。例如:教師在教學“七子之歌”時,要為學生講解創作歌曲的背景,是聞一多根據破碎山河寫出的悲憤歌詞,而且展示了熱愛和贊美祖國之情。學生跟著作者的情緒進行聆聽、學習,可以收獲到好的效果。
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教學不同的歌曲,因為音樂有著不同的情感,營造情境進行教學。例如:教師在教學“愛我中華”這課時,這是一首表達熱愛國家的歌曲,小部分學生比較害羞,不敢歌唱,也不愿意展示自己的情感,教師能夠用情感引導學生。
在初中學校中,教師自身缺乏專業的知識,較低的音樂素養,有的還不如從小學習音樂知識的學生。所以教師要不斷的學習知識,提升自身的音樂教學水平和專業知識,體現在課堂中的教學作用。教師要在音樂審美教育中,用自己的行為影響著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綜上所述,現階段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因為學生的學習壓力過重,學習音樂知識的時間比較少,所以教師要將精髓凝練,用極少的課時完成音樂審美教育的工作,在初中音樂審美教育中應用情感教學,使學生自主積極的進入到課堂中,體會到學習音樂知識的樂趣,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