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梅
(眉山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眉山 620010)
中職學生的年齡集中在十二歲至十八歲,無可厚非這一階段的學生們存在很大的叛逆心理。在叛逆期,他們可能否定自己的爸爸媽媽,否定自己的教師,倔強固執,做事偏執,這一階段的他們沒有很好的判別能力,極有可能受到外界不良的誘惑,同時他們的心理極其脆弱,部分學生甚至把自己封閉起來,不愿意與外界溝通接觸,沉溺于自己的世界或者網絡世界,在這個階段他們可能做出不少大家不認可的事情,而且一意孤行。這樣的學生只有經過正確的引導才不至于走上歧途。因此在這個階段,教師的教學任務就極其繁重了,必須要在帶領學生學好知識的同時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將引領學生心理向好的方面發展作為自己教學任務中的一個關鍵部分。本文將淺談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以及提出中職教師如何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在小學,學生思想處于萌芽時段,他們在探尋大千世界好奇的同時會聽父母教師的話,在他們的認知里,父母和教師說的都是對的。但是到了青春期,他們認為自己要有自己的小秘密,情緒也經常波動起伏,覺得自己要獨立不能對自己的爸爸媽媽或者教師“聽之任之”。這就直接導致部分學生經常做出一些父母與教師不認可的事情。對于該做不應該做,對與錯的事,他們都喜歡嘗試親身經歷一番。但是很多教師卻沒有及時發現學生的變化以及問題,只從學生的表面觀察他們而未了解他們的真實內心世界,甚至少部分教師在學習上強制性的要求學生做這樣做那樣,對于學生沒有做對的事,部分教師未問清原因就對學生進行說教或者批評。本來就想要擁有獨立思想的學生在被教師批評以后,更加覺得自己要反抗,要與教師斗爭到底,所以常常會做一些錯誤的、極端的事來表示自己的不滿,例如做出和同學打架逃課等不好的事情。然而有一些中職教師僅僅是將學生的這種行為歸咎于學生的青春期叛逆行為,或者部分教師會認為自己的最終職責是教好知識,讓學生能學到好的知識與技術,在走進社會以后能有一技之長就可以了,他們沒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多加關注,也沒有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部分學生常常面臨著父母拿別人家成績好的孩子和自己做比較的問題,在學校又很少得到教師的關心,在雙重壓力以及缺乏關愛的同時,學生的孤獨感就會像野草一樣瘋狂地生長,他們認為沒有人能理解自己,所以他們會選擇父母以及教師討厭的辦法來吸引父母以及教師的注意,做出一些不好或者極端的事情。顯然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部分學生的心理是不健康的,青春期叛逆明顯。
每個人都會遇見一些心理上的困難,這時候就需要有一個人可以傾訴,需要別人為自己指點迷津。部分學生可能存在攀比心理,可能會因為成績不好或者家境貧困的原因感到自卑,他們慢慢變得不愛說話,加上學習上的壓力等,他們的心情更加壓抑。中職教師忙于教學,將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上而未注重與學生交流去取得學生的信任,中職生不能找教師說出自己心中的苦悶,導致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演越烈。
中職教師不僅需要幫助中職生提高學習成績與技術技能,更多的還需要關注中職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讓中職生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快樂地成長。中職教師可以利用班會課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此外,中職教師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分為全體教育和個體教育,全體教育即是在課堂上向中職生宣傳一些好的心理健康知識,例如讓中職生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美好生活充滿追求、相信世界是美好的、廣結好友……個體教育則是教師針對中職生個人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中職教師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又用有效的方法進行教育,一定可以帶領這些學生走出心靈的困境,樹立正確的觀念。
中職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就需要多與學生交流溝通,了解中職生的實際情況,細心觀察中職生的變化,成為教學當中的“有心人”,發現中職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從而對癥下藥,及時引導學生走出困境。中職教師可以在下課時間或者是查寢時間內與學生交流,詢問學生最近的情況,或者是走訪學生的家庭,從學生的父母哪里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學生就會感覺到教師的關心,從而使自己的叛逆情緒能夠得到一定的緩解,教師在對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充分的了解學生心理狀況之后有助于教師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中職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并取得學生的信任,成為學生的傾聽者,為學生的成長做出正確的引導。有時候一件事情看起來可有可無,但其發揮的作用也會因人而異,對于心理比較健康的學生而言教師的溝通交流可能沒有那么重要。但是于心理存在一定問題的學生來說,教師通過與學生及時的溝通交流發現他們的問題,教師才能成為把他們拉回船上而沒有掉入深海的擺渡人。同時教師找中職生交流并非是漫無目的的交流,而是以了解中職生的心理情況為目的。教師取得了中職生的信任,讓中職生說出自己的心理情況,才能積極引導中職生向好的方面發展。
一個人的健康不僅是身體上的健康還有心理上的健康。國家對學生全面發展十分重視,中職教師是學生接觸時間較久的人,所以中職教師應該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將傳授知識和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都作為自己教學的重要內容,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從而使學生擁有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