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薇薇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實驗幼兒園,浙江 寧波 315200)
幼兒教育是幼兒學習知識和培養能力的起始階段,對幼兒今后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區域活動在幼兒教育中的廣泛應用,已經成為當前一種重要的教育形式,但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幼兒教師教學理念落后,區域活動形式單一等等,嚴重影響了區域活動教育價值的發揮。故事教學在區域活動中的應用,有效的改變了當前的教學狀況,不僅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構建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還培養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奠定了基礎。對此,本文就區域活動中以學習故事為載體構建幼兒微課程的策略進行分析。
經調查發現,幼兒在3-6歲階段是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而故事作為幼兒最為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在對培養幼兒語言能力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故事由于涉及面十分的廣泛,能將一些人生道理和科學知識直觀、形象的呈現在幼兒的面前,幫助幼兒輕松的理解,已經成為當前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方式。但由于幼兒年齡較小,在開展故事教學時仍是以教師的講述為主,對此,如何發揮最大化的發揮故事教學的作用,成為幼兒教師重點研究的課題。
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幼兒教育也積極的進行了變革,區域活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了區域活動的重要性,對此,幼兒教師需要結合幼兒的發展特點來設計區域活動。將學習故事融入到區域活動中滿足了幼兒發展的需求,豐富了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有效的調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構建了寓教于樂的活動氛圍,不僅改善了教學效果,同時也為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
微課程顧名思義就是一種短小精悍的課程,因此,幼兒教師在構建以學習故事為載體的微課程時,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強化微課程的教學質量。一方面,教師需要快速的進入主題。微課程的的時間大都不長,這就需要教師做到開門見山,快速的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來了解區域活動的主題,進而保障微課程的教學質量[2]。另一方面,微課程的設計要具有邏輯性和條理性,教師講解時要有清晰地主線,將學習故事作為輔助材料來加強幼兒的認知,進而保障區域活動的順利進行。
幼兒區域活動涉及面十分的廣泛,會因為場地、材料等因素產生豐富多彩的內容,所以,活動的場地和材料是幼兒微課程開展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發展幼兒能力的有效工具。對此,教師需要充分的結合本園的實際條件,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活動場地,豐富幼兒的活動材料,進而保障微課程的順利開展,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提升[3]。例如,教師在開展鍛煉幼兒語言能力的區域活動中,可結合《彩虹的盡頭》為幼兒設計微課程,利用多媒體為幼兒播放《彩虹的盡頭》的Flash動畫,使幼兒直觀的了解故事的內容,當播放完后教師引導幼兒來說一說故事的內容,然后教師帶領幼兒來到活動角,為幼兒準備相應的頭飾和豐富的道具,組織幼兒進行情景表演,分別扮演獾、狐貍以及其他的動物角色,讓幼兒結合故事內容運用合理的語氣、表情、動作來進行表演,不僅能鍛煉幼兒的語言能力,同時還能更加深入的了解故事所表達的含義,實現幼兒思維的發展。
在以學習故事為載體的微課程教學中,完善的交流反饋機制是保障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對此,幼兒園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交流反饋機制。首先,要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反饋,定期的組織交流研討會,分享教師的教學經驗和心得,從而促使教師不斷的提升自身的能力。其次,加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可利用家長會、微信群等了解家長的一些想法,構建良好的家園合作,進而為微課程的設計和開展提供思路,共同努力幫助幼兒全面成長。
總之,區域活動中以學習故事為載體構建幼兒微課程對幼兒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此,幼兒教師需要加深認識,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微課程的質量和效率,進而幫助幼兒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