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玨
(中共漯河市委黨校,河南 漯河 462000)
黨內政治生活是指黨內的全部政治活動,是黨內各級組織和黨員按照黨章和黨內各項規章制度正常運行的各種政治活動的總稱,是黨組織教育管理黨員和黨員進行黨性鍛煉的主要平臺,也是黨的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的各個歷史時期,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新時代在全面從嚴治黨提出新要求之際,加強和完善黨內政治生活意義重大而深遠。
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之日起就一直注重黨內政治生活建設。這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本質特征之一。從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路發展沿革就可以發現重視黨內政治生活建設是其一貫特征。從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創建之初,在其綱領《共產主義同盟章程》中,馬克思、恩格斯就寫到“《同盟章程》規定全體盟員一律平等,黨內一切事物都由盟員和代表大會來處理;代表大會每年定期舉行;同盟的各級組織和領導成員都定期選舉產生,并可以隨時撤換;中央委員會是同盟的權力執行機關,中央委員會要同下級組織經常保持聯系,下級組織要向上級組織報告工作,等等。”[1]從這些規定里,我們可以看出其蘊含民主集中制思想。馬克思、恩格斯在黨的發展過程中意識到,嚴明的紀律是無產階級政黨發展的重要保證,它體現了權力集中的需要,無產階級政黨需要意志和行動的統一。因此在《共產主義同盟章程》中,他們提出必須進一步體現民主集中制原則,進一步規范黨內政治生活。
“馬克思主義政黨是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由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進分子基于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標、共同的綱領和嚴格的紀律組織起來的政治集團。”[2]從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科學內涵和實踐歷程不難看出,加強和完善黨內政治生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要求。馬克思主義政黨是以工人階級為基礎的,并且以馬克思主義為思想基礎,以實現共產主義為共同目標,必須具有嚴密的組織紀律性,必須要求全體黨員在黨內有統一的思想,統一的意志。如何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純潔性、先進性,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本質特征,加強和完善黨內政治生活是其必然要求。
政黨和政黨的政治生活只能在政黨中進行。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它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沒有特殊的利益。但是,任何黨員的黨性都不是生而有之。在現實生活中,黨受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制約,黨員也有自己的利益。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人民的利益和黨員的個人利益是不一致的。同時,實現共產主義理想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需要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努力。在這個過程中,有時你會動搖你的理想和信仰。為了保證個人利益服從人民利益,保證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的牢固,必須有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作保障,培養黨員的黨性意識,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從而確保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十月革命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從那時起,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們開始尋找救國圖強之路,尋找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社會主義道路。而重視黨內政治生活建設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主要特征。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研究學習馬克思和列寧的建黨思想,在黨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重視黨內政治生活建設。可以說,重視黨的政治生活建設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更是黨發展過程中對于歷史經驗和教訓的自我總結。
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了“黨內生活民主化”的命題,強調了黨內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重要作用,首次對“四個服從”的民主集中制原則進行了具體闡述,明確提出必須嚴格黨的政治生活建設,并制定了《關于各級黨委暫行組織機構的決定》,《關于中央委員會工作規則與紀律的決定》,《關于各級黨部工作規則與紀律的決定》三部黨內法規,規范了黨中央、各級黨部的工作任務、職責范圍和紀律,以制度化的方式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建設的具體內容。
1941年至1945年間,到了延安時期,為了使黨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動上保持一致,為贏取抗日戰爭的勝利打下基礎,黨中央研究決定在延安開展整風運動。這也是我們黨發展偉大歷程中取得豐碩成果的一次思想層面的整風運動。通過延安整風運動,在全黨樹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重要原則,并且形成了黨內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使全黨在思想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和統一,從而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1945年中共七大召開,在這次會議上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進一步完善了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確立了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民主集中制等為主要內容的黨內政治生活基本準則。為共產黨員的黨性修養增加了新的內涵和內容,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與中國共產黨發展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豐碩成果。
新中國成立后,黨內政治生活基本保持健康有序運行,全黨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帶領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上。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以及時代的因素,黨內政治生活受到破壞陷入停滯狀態。直到1980年,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黨的政治生活、國家的政治生活有些不正常了,家長制或家長作風發展起來了,頌揚個人的東西多了,整個政治生活不那么健康,以至最后導致了‘文化大革命’”[3]。1980年,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正式采用“黨內政治生活”這一規范化概念,重申了包括健全黨內民主、增強黨的團結和戰斗力,反對個人崇拜和獨斷專行等12條黨內政治生活準則。這對全黨團結一致向前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局面的開拓意義非凡。
十八大以后,“黨內政治生活建設”成為一個突出命題,也是全面從嚴治黨具體舉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成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狠抓全面從嚴治黨的一項重要工作。2016年6月28日,習近平指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一篇大文章,其中最重要的是圍繞堅持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群眾路線,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嚴格黨的組織生活等重點內容,集中解決好突出問題。”[4]2016年10月出臺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為新形勢下開展黨內政治生活提供了新的遵循。
“我們黨堅持把開展黨內政治生活作為黨的建設重要任務來抓,形成了以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民主集中制、嚴明黨的紀律等為主要內容的黨內政治生活基本規范,為鞏固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生機活力積累了豐富經驗,為保證完成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發揮了重要作用。”[5]
從歷史實踐中可以看到,加強和完善黨內政治生活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正是有這樣的優勢,黨才能在一次次泥潭中站起來,黨才能更加堅強有力。黨的十九大召開后,中國共產黨要根據新時代的要求,不斷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繼續譜寫黨內生活科學化的新篇章。
馬克思主義認為,無產階級政黨要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就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擁有9000萬黨員,如何在這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中國大地上,團結領導中國人民在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改革、發展和探索的過程中,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使人民群眾始終擁護黨的領導?面對新的世情國情黨情,黨要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就要不斷的加強黨的建設,并且提出要“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這一重大戰略思想,并且以一系列新舉措、新思想開創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新局面。全面從嚴治黨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必然要求,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根本保證。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有組織的有機整體,每一個黨員都是這個有機整體的細胞,并且黨章規定:“愿意參加黨的一個組織并在其中積極工作”[6],這是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人必須具有的思想準備。因此,每一個黨員都必須參加黨的一個組織,都必須參加黨內政治生活。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意味著對每一個黨員的嚴格要求,意味著每一個黨員在組織生活中都沒有特權。
因此,每個黨員都毫無例外地編入黨的一個組織,都必須毫無例外地在黨組織中過黨內政治生活。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就是從嚴管理每一名黨員,使每一名黨員在黨內政治生活中得到歷練。實踐證明,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是我們黨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重要法寶,是增強黨的活力、創造力、凝聚力的重要途徑,是解決黨內存在的各種突出矛盾和問題的必要手段。因此,習近平同志強調:“抓好了黨內政治生活,全面從嚴治黨就有了重要基礎。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是黨的建設中帶有根本性、基礎性的問題,關乎黨的團結統一,關乎黨的生死存亡。”[7]有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黨的組織就有戰斗力,黨員領導干部就有威信;有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全黨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干部就能夠按照黨章、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和黨的各項規定辦事,這都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要求。“加強黨的建設,必須營造一個良好從政環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8],紀律嚴明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只有把紀律挺在前面,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才能保持黨的純潔性和戰斗力。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要堅持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自覺做到“四個服從”,“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9],保證全黨的團結統一、步調一致。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努力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使全面從嚴治黨有充分發揮的堅實基礎,從而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