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燕
(中共金華市委黨校,浙江 金華 321000)
機關黨建在黨的建設中地位舉足輕重。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機關黨的建設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黨的執政能力的提高,執政地位的鞏固和執政使命的完成,具有特殊重要性。”[1]黨校作為黨委的一個重要部門,專門設有機關黨委,其機關黨建搞得如何在助推縣市黨校高質量發展中同樣也具有特殊意義。針對縣市黨校的機關黨建一度被弱化、虛化、軟化的問題,如何破解、如何扭轉、如何在實際工作中真正起到引領作用,本課題組在2018年7月—2019年5月赴J縣(市)黨校進行了為期11個月的調研,通過調研,查找和分析問題,尋求整改對策,以期謀劃新時代縣市黨校機關黨建的高質量發展。
(一)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采取座談會和問卷方式,范圍覆蓋7家J縣市黨校,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94份,無效問卷4份,有效問卷190份,實際有效率為95%。調查對象為各縣市黨校教職員工。其中,黨員占比91.35%。年齡占比中18-29歲占比24%,30-39歲21%,40-49占比26%,50-59歲27%,60歲及以上占比1%。文化程度占比,博士2%,碩士36.54%,本科59.62%,大專2.88%,高中及以下0.96%。職務級別占比,處級2.88%,科級16.35%,股級24.04%,股級以下55.77%。
調查群體的年齡段以30-50歲為主,絕大多數是本科以上學歷,股級及以下的教職工占55.77%,基本上能反映出J市縣市黨校教職工的黨建思想狀況。
(二)主要成效
1.“服務中心抓黨建”已成共識。服務中心是機關黨建的核心任務。J縣(市)黨校基層黨組織能夠緊緊圍繞地方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積極發揮協助保障職能作用。調查中94.23%的黨校教職工參與了結對幫扶、點亮微心愿、服務社區等工作; 92.3%的黨校教職工參與了“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邊三化”、兩路兩側”、“交通治堵”、“平安公交”、精品城市建設、G20峰會安保等工作;有99.04%的黨校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黨建品牌創建、“黨建+”等一系列活動。在問及“機關黨建工作和科研工作發生沖突時,你單位是怎么解決的?”89.42%的黨校教職工選擇了“制定黨建工作制度,按制度規矩辦,克服與業務工作發生沖突”。基本實現了機關黨建工作與行政業務工作從“分離式”向“融合式”的過渡轉變。
2.基層黨組織功能有效發揮。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明確指出機關工委和機關黨組織要切實“管好黨員、管好干部、管好首腦機關”[2]。這幾年,各黨校能認真加以貫徹這一指示精神。一是主體責任有效落實。在問及“您對本單位機關黨建工作的看法”時發現:91.35%的黨校教職工認為“本單位黨建負責人熟悉黨建工作業務,能切實認真抓好主體責任的落實”。在問及“你所在黨校的黨組織書記‘一崗雙責’履職情況如何”時,有92.3%的黨校教職工認為“好”,對其認同度達到九成多。二是制度規范有效執行。在接受問卷調查的黨校教職員工中,有76.92%的人了解機關黨建工作考核評價機制,有69.23%的人了解機關黨員干部基本行為規范,有65.38%的人了解機關黨員及基層黨組織問責辦法,有53.85%的人了解黨建工作責任清單和述職評議制度。三是黨建載體有效運轉。調查中發現問及“您單位的主要領導是否上黨課”時,有93.27%的人選擇了“每年數次”,4.81%的人選擇“每年1次”。
3.黨員學習教育取得成效。在問及“您單位‘三會一課’有無正常開展?”100%的人認為“正常開展”;在問“你認為單位開展的黨員學習教育活動有無取得成效?”84.42%認為“有成效”,14.62%認為“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還需要堅持與改進”;僅0.96%認為“成效不明顯”。在“近年來身邊黨員干部工作作風方面改進明顯的是什么”一題中發現,82.67%認為“有效嚴肅了按時上下班、用餐等日常工作紀律問題”,80.77%認為“公款送禮、公款吃喝、奢侈浪費等不良現象和‘四風’問題得到了有力遏制”,75%認為“改進調查研究方式,‘文山會海’現象明顯改觀”。這說明通過扎實開展黨員學習教育,J各縣市黨校作風建設上了一個新臺階。
(一)對黨校機關黨建的功能認識不夠到位,沒有與主課主業高度融合。習近平同志指出:“機關黨建工作任務很多,核心是服務中心、建設隊伍,促進本部門本單位各項任務的完成。”[3]問卷中發現,教職員工對機關黨建“服務中心、建設隊伍”的功能認識模糊。在問及“黨校黨建工作的重點應在于什么”的多項選擇時,97.12%的教職員工認為是“宣傳黨的方針”;92.31%的教職員工認為是“提高黨校校風”;93.27%的教職員工認為是“帶動黨校事業發展”;61.54%的教職員工認為是“黨員發展”。
(二)黨務工作者精力不夠集中,沒有形成有效提升黨務工作能力的機制。黨務干部絕大多數是兼職,以至于對待機關黨建的精力不集中,不安心黨務工作而疲于應付,給黨務工作帶來一定影響。高達九成多的黨校未設專門機構和未配備專職黨務干部。調查中問及“您所在基層黨務干部隊伍中存有哪些問題”時,83.65%認為“由其他崗位干部兼職,無法集中精力抓黨務工作”,同時“基層黨務干部選配不嚴格,黨務工作能力弱,業務不熟”;18.27%認為“黨務干部隊伍不穩定”;16.35%認為“年齡老化,年齡結構不合理”。
(三)組織活動形式不夠豐富,沒有形成強烈的吸引力。黨建活動的載體創新不夠,形式不夠新穎。在回答“當前你單位黨建工作中的突出問題是什么”時,69.23%認為“黨建工作內容貧乏,方式方法傳統單一,缺乏吸引力”。當問及“您所在的黨校開展的黨組織活動形式有哪些”,選擇“讀文件報紙”的占97.12%,選擇“開展培訓”的占62.69%,選擇“安排工作”的占79.81%,選擇“文體活動”的占23.46%。將近有七成的教職員工認為黨建工作形式比較單一,缺乏吸引力,許多人內心有排斥情緒。
(四)黨員的“關心關愛”機制不夠健全,沒有讓黨員干部有歸屬感。調查中,有51.92%的人認為所在單位“已建立健全了規范化、經常化的‘關心關愛’機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還有38.46%的人認為“初步建立了規范化、經常化的‘關心關愛’機制,效果一般”,甚至有7.69%的人認為單位根本“沒有建立規范化、經常化的‘關心關愛’機制”,有1.92%的人認為“基本感受不到組織的‘關心關愛’”。將近有四成的教職員工對這一機制的執行力認同度低。
(一)加大宣傳,明確機關黨建定位。針對黨校黨員職工對機關黨建工作功能定位認識模糊的現狀,黨務工作者要通過加大宣傳教育,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的思想認識,具體應從三方面著力:一要提高站位,強化“服務中心”意識。黨校的機關黨組織要充分發揮理論智庫作用,把服務社會、服務基層、服務群眾“三服務”作為自己的工作出發點,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把黨建工作與具體業務有機融合,從根本上解決“兩張皮”問題;二要找準坐標,提高“建設隊伍”本領。在黨建引領的號角下,實現“不求所有”但“為我所用”;積極發揮老黨員、老教師先鋒示范作用,通過以老帶新、言傳身教,加速青年教師盡快適應與成長,以此培養一批政治強、作風好的教研骨干,壯大隊伍建設。三要創新方式,提升“品牌質量”意識。黨校機關黨建在牢固樹立“黨校姓黨”的陣地意識的基礎上還需注重質量的提升,努力創建黨校自己獨特品牌,深化“互聯網+”黨建探索,推進智慧黨建工作,提高縣市黨校機關黨建工作信息化、科學化水平。
(二)明確責任,配強黨務干部隊伍。抓好縣市黨校機關黨建工作,貴在責任落實到位。一是明確單位黨建負責人的主體責任。黨校的機關黨建應職責清晰、任務明確。縣市黨校作為直屬機關黨組織,黨總支(或黨支部)書記對抓機關黨建負直接責任,為黨建工作直接責任人,專(兼)職副書記具體抓機關黨建,為黨建工作具體責任人,下屬的支部書記(或黨小組長)融黨建和行政工作一肩挑,負雙重責任,為抓“一崗雙責”落實責任人。這樣可以把黨建工作落實到每一級組織、每一個具體人,真正使機關黨建責任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面覆蓋,不留死角。二選優配強機關黨建專職黨務干部。黨校的黨務工作機構雖有設置,但近九成黨務人員是兼職,未配備專職黨務干部,以致精力分散,黨務力量薄弱,這是黨校存在的一個普遍性問題。應該高度重視選拔綜合素質好、工作能力強的優秀中青年干部、后備干部擔任黨校機關黨建專職黨務干部,條件具備的可以進入校委班子。三是強化黨務干部的教育培訓。黨校教職員工對機關黨建功能定位認識模糊,很大程度上與黨務工作者素質不高、業務不精、宣傳不力有很大關聯。按照科學理論武裝、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規律、富有創新精神的要求,本著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不斷提升黨務干部隊伍的業務素質和業務能力。
(三)創新載體,激發機關黨建活力。隨著新時代科技的飛速發展,黨員的思想日趨活躍,黨校也不例外,所以給黨校機關黨建帶來了工作難度,只有適應時代發展特征,轉變思維方式,多渠道多媒介應用,才能擴大黨建工作的影響力,增強時效性,加大吸引力,達到事半功倍。一組建黨建信息員隊伍。現在的交流媒介非常多,微信群、QQ群、釘釘、學習強國等,但光有媒介平臺,沒有一支好的宣傳隊伍,黨建的作用發揮力度就會被削減一半,所以組建黨建信息員隊伍尤為重要。好的制度和做法只有通過有效的宣傳和交流才能得以推廣并蔚然成風,通過組建黨建信息員隊伍可以形成黨建工作群或者微信交流平臺,及時發送黨建信息,將黨建信息縱橫延伸,形成“簡報+網站+平臺”的立體信息工作平臺,實現動態管理。各黨校之間可以通過這些渠道,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二創新黨建活動載體。在充分利用“三會一課”以及黨報黨刊、光盤視頻、宣傳標語等傳統宣教形式的同時,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生動活潑的創先爭優評比、品牌支部創建等活動也很必要,通過宣傳好的身邊人、身邊事,通過“五星爭創”等活動樹立典型弘揚正氣,更能帶動廣大教職工以更昂揚的斗志投身工作,激發黨組織和黨員的活力。三要制定出臺相關懲戒機制。光用激勵的辦法對素質好的黨員可發揮作用,但對“慵懶散”、“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黨員也許不起作用,所以如何出新招、定舉措,制定相關懲戒機制并加大執行力度,這是保持機關黨建活力的一個有力保障。
(四)改進作風,健全關心關愛機制。關心關愛機制就是建立黨員領導干部主動與下屬談心談話的制度并持之以恒常態化。這既是一種工作方法,也是一種領導藝術,更是凝聚力量的有效載體。通過談心談話,能及時了解掌握教職員工的思想動態,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學習、生活上的困難,讓他們感受到組織的關懷與溫暖,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工作干勁。要避免“上級有檢查才談”、“民主生活會有要求才談”的被動局面,避免制度掛在墻上、停留在嘴上、完善在檢查臺賬上的形式主義做法。要讓黨員群眾真切感受到領導的關心、組織的關愛。沒有建立談心談話制度的黨校要加以完善這項制度,并用“真心”、“愛心”、“熱心”、“耐心”、“細心”、“恒心”凝聚起全體黨員干事業的“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