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金明 羅潔
(重慶市醫藥衛生學校,重慶 408100)
為適應健康服務產業發展以及行業需求,深化校企合作,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我校構建了以護理專業為核心,助產、中醫、康復技術、藥劑等專業為支撐的健康服務專業群。目前各專業均有自己的實訓室,實訓條件基本能滿足教學需求,但各自為陣,缺乏統籌安排和系統化管理,造成資源浪費,未形成實訓基地共建共享;與企業合作深度不夠,實訓室及資源配置脫離行業標準。因此,為了提升實訓室功能,滿足專業群內學生實訓,與企業深度合作,共建共享實訓基地,特進行此次調研。
以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為宗旨,調研標桿學校、同類高職院校專業群實訓基地建設理念、建設思路、建設方法等;了解同類中職學校實訓室建設情況;調研行業對專業群人才的技能要求、臨床培訓項目及資源配置等,深化產教融合,緊密對接產業與行業發展需求。
為了高質量完成調研,我們確定全國衛生類知名院校浙江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南京衛生高等職業學校為標桿學校,同類高職院校為本市專業群建設質量好的重慶醫高專、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均進行實地考察,了解專業群共建共享實訓室建設情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三級醫院涪陵去中心醫院、二級醫院涪陵區人民醫院以及私營醫院李志滄骨科醫院實地考察臨床培訓以及最新資源配置;再通過網絡、問卷、電話訪談等方式了解本市同類學校實訓室建設情況。
通過本次調研,我們了解到健康服務專業群建設的相關情況,為我們學校該專業群建設有很好的借鑒作用,有助于我們理清建設的思路,因此在專業群建設中我們必須解決好以下問題。
(一)校內共建共享實訓室建設模式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目前共建共享實訓室建設模式共有三種:一是以課程為核心,依據課程要求建設實訓室,校內相關專業相同課程共享實訓室。這種模式可以滿足學生的流程需要,基本滿足課程實訓教學要求,但是缺乏系統管理,統籌安排,專業針對性不強。二是以專業為中心,按照崗位工作任務統籌規劃實訓室。這種模式緊密聯系行業發展,以崗位工作任務為導向,建設高仿真實訓室,讓學生能直觀感受到未來的工作環境和文化氛圍。但是相關專業之間容易重復建設,形成資源浪費。三是以群內專業通用技能為重心,搭建實訓中心信息化管理平臺,共建共享實訓基地。這種模式在前兩種的基礎上,功能齊全,引入信息化管理,減少重復建設,節約資源,真正實現了共建共享。
(二)校企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建設內容
標桿學校與市內兩所高職院校與行業建立了深度的合作機制,產教融合運行常態化,成果豐碩。主要建設內容為:一是高仿真醫院進行實訓室規劃、布局、資源配置。如兒科實訓室,完全按照醫院兒科病房設置操作室、洗浴室、游泳室、游戲室、康復室等,儀器設備、環境設施等完全按照醫院設計。二是建立共同育人機制。通過自愿加選拔的方式,確定學生就業意向,與企業簽署訂單,安排學生實訓、實習到就業單位,以強化企業責任,共同培育人才。三是師資共享。學校與醫療機構達成長期合作協議,專業課開設在醫療機構,根據學校課程計劃安排教學與實踐,學校督導與考核、評價教學質量。四是資源共享。醫院有優質的醫療資源,比如典型案例、圖片、操作視頻等,通過搭建資源網絡平臺,建立案例庫,分享典型案例癥狀與體征,觀看真實操作視頻,極大的豐富了教學資源。五是基地共享。提升實訓基地的社會服務功能,如承辦行業企業技能大賽、社會培訓、技能鑒定等,與行業共享實訓基地,提高實訓基地使用率,減少社會資源反復建設。
(三)加強與相關企業(醫療機構)的合作
三級醫院培訓中心由于醫生、護士規范化培訓的需要,發展迅速,培訓項目、考核標準齊備。但實訓場所緊缺,實訓設備臺套數少,培訓能力受到制約。二級醫院和基層醫院建立了培訓考核制度,但設施設備有待完善。醫療機構調研結果表明:醫療機構非常重視臨床技能培訓與考核,有完善的培訓項目與考核標準,但設施設備、場所受到限制。在學校專業群建設過程中,結合建設內容的需要應該加強與相關企業的合作,幫助學校解決好建設中的問題
(一)制定好規劃。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當前同類高職院校專業群實訓基地建設主要以群內各專業通用技能為重點,共建共享實訓基地。這樣可以節約資源,避免重復建設。因此,建議專業群廣泛開展調研,了解群內各專業共同工作任務,能力要求,確定通用技能。同時摸清家底,理清課程設置、實踐要求、實訓項目、實訓設備等,統籌規劃專業群實訓基地建設,避免資源浪費。
(二)依托行業企業。職業學校的專業建設離不開企業的支持。特別是實訓基地在建設過程中,學校與機構、教師與專業人員、學生與帶教老師等各層次人員應廣泛聯系,搭建校企深度合作平臺,共同開發和利用優質資源,互利互惠,協同育人。
(三)提升信息化水平。要實現實訓基地共建共享的關鍵是建立實訓基地信息化管理平臺。通過平臺提前安排實訓課程、實行實訓預約、監管實訓過程、管理實訓物資等,以提高實訓效率和設備使用率。在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不僅在規劃、布局、資源配置、實訓文化等方面,還包括工作流程、操作用物、考核標準等方面都要注意充分信息化的建設,提高實訓的效果。
(四)具有前瞻性。實訓基地在建設過程中,由于場所、資金、地方條件的限制等,往往達不到建設標準而選擇“將就”,造成后期不好用而不用,形成資源浪費;也切忌好大喜功,選擇高精尖產品,形成擺設。應該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盡量選擇與臨床應用一致的產品,適當選用新產品,節約資源,提高儀器設備使用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