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
(江西省宜春市沁園小學,江西 宜春 336000)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其獨有的特點,這個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好奇心強烈,對未知世界具有強烈的探索精神,在學習中的興趣強、主動性較高,但專注時間較短,自控力較差。學生在接觸和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出現錯誤是在所難免的,錯誤的出現,對小學教師的教學工作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會,如果教師對學生出現的錯誤不問原因一味指責,不但起不到糾正錯誤的作用,反而還會傷害小學生的自尊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找出學生在學習中出現錯誤資源的主要原因,可以幫助教師因地制宜,通過不同的錯誤資源出現的原因,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使對錯誤資源的利用更加有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出現錯誤資源的普遍情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小學數學是小學所有學科中,邏輯性最強的一門學科,小學數學的課本知識相對其他學科,較為枯燥晦澀,在我國普遍采取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模式中,小學生要全程跟隨老師的思路保證專注力,是一件難度較大的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因為一時的注意力不集中,導致跟不上老師的課程進度,對后續課程的理解困難,從而出現錯誤。
學生對一門學科的興趣和態度,直接決定著這門課程的學習效果,由于小學數學的學習內容較為晦澀,對校學生來說數學是他們普遍認為學習難度較大的一門課程,學生在這門課程中很容易因為對課程內容的難以理解,而產生倦怠的情緒,學習上的困難會帶來較大的學習壓力,促使學生對一門學科的興趣寥寥,缺乏積極性,甚至自我放棄,從而給錯誤的發生制造了機會[1]。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課程,注重通過數學的學習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推理計算能力,促進學生智力的提升,但數學的學習及運用,對學生來說普遍存在較大的困難,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如果不能充分對課程內容有所理解,就不能加以運用,這就導致學生缺乏數學問題解決的思路和方法,很容易造成錯誤的發生。
錯誤的發生雖然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但同樣也蘊含著教師的教學機會,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認為教學工作就是把書本的內容通過講授傳達給學生,通過對學生的測試驗證效果,一旦出現錯誤,教師往往會責怪甚至懲罰學生,這樣的處理方法,根本無法發揮錯誤的真正價值,學生也難以真正理解錯誤的出現原因及解決的方法,這種模式的弊端就在于如果學生對自己所犯的錯誤得不到真正的理解和認知,那么同樣的錯誤在今后很有可能還會重復的犯,教師深陷在不停處理錯誤的過程中,嚴重影響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這樣的模式還會嚴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學生的心態,最學生的學習造成很大阻礙。
錯誤的出現能夠反映出學生在學習中的難點,反映出學生的學習心態,還能反映出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重點,教師如果能夠及時對學生所犯的錯誤進行歸因、引導和解決,那么對學生學習的進展,教學工作的下一步開展都會打下良好的基礎;反之,如果學生在學習中出現了錯誤,教師不去引導解決,反而以粗暴的方式去批評或是懲罰,那么學生無法真正明白自己所犯的錯誤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應當如果如解決,避免同樣錯誤的再次出現,因此,教師對錯誤資源的歸因、引導與解決,也是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內容。
當小學生在學習中出現錯誤時,他們的內心是渴望老師的理解和包容的,他們希望得到的是老師的幫助,引導他們找到改正錯誤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批評指責。因此,在面對學生的錯誤資源時,教師應注意站在學生的角度,采取合理的處理方法,對學生的錯誤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引導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避免類似錯誤的再次出現。
教師在面對學生錯誤時,要有正確的認知,錯誤的發生包含著學生學習的困難,也體現了學生的心理狀態,教師要在充分了解錯誤發生的原因的基礎上,找到適合的解決方案,在面對學生的錯誤時,不要直接給出正確的答案,更不要批評懲罰,而是應當通過有效的引導,帶領學生找到錯誤發生的根源,與學生共同找到處理錯誤的方法,通過這一過程,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從而提升教學效果[2]。
對小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工具,學習興趣可以帶動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習效果的提升。錯誤的出現不一定是打擊學生積極性的壞事,只要合理利用反而會變成激發學生積極性的好事,教師在教學工作的開展中,可以故意拋出錯誤題目,鼓勵學生積極的發現錯誤,解決難題,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索,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滿足感會得到極大的提升,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也會大大提高,課堂氛圍得到活躍,學生在收獲喜悅的同時,也獲得了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通過能對學生所犯的錯誤加以引導,啟發學生通過認識錯誤,找到改正錯誤的方法,那么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印象,更幫助學生通過自我的探索得到了學習中的成就感,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因而錯誤資源的出現絕非壞事,只要合理加以利用,就可以達到好的效果,帶動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學習成績。錯誤資源的出現,是教學工作中的機會,教師應當充分認知錯誤資源中所蘊含的教學機會,合理加以應用,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