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煜
(江西省鉛山縣第一中學,江西 上饒 334500)
在高中歷史教學當中,推進教學課程深化改革是推動教育發展的重要環節,教育部門也提出了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核心素養主要指的是學生的個人品質和修養塑造,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要求學生在高中學習過程當中獲得適合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能力和素養,這種能力的獲得與教師的教學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高中歷史教學中還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改進的地方,高中歷史在今后的教學過程當中要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帶領學生在高中歷史教學當中不斷前進和發展。
在教學過程當中全面落實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現階段高中歷史課重要的教學目標,高中歷史核心素養是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核心和靈魂,與歷史這門課的自身學科特質密不可分。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的培養也是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教學研究內容和教學實踐要求。
在新課程改革當中,教育部門越來越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的教學,并且在改革當中很大程度的改變了傳統教學當中的弊端,雖然新課程改革效果在其他學科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對于歷史課來說,它不同于其他學科,它本身的學科內涵是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民族精神和內在人文情懷,相比其他學科,高中歷史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歷史時空觀念素養和人文關懷素養,才能真正促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提升,要轉換歷史教學目標,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才能得到本質上的提升[1]。
歷史核心素養是一種學生思維能力和教師教學質量的體現,是在教學過程當中,學生逐漸成型的歷史能力、歷史知識以及人文關懷涵養和情感認知的綜合表現。通過高中歷史的學習,讓學生明白了人類的發展史,理解到人類發展的過程和其中帶來的反思以及總結,讓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的磅礴,讓學生在教學當中能夠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另外,在高中歷史核心素養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運用思辨的眼光看問題,能夠對歷史學習進行自主探索,從學習過程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夠客觀的看待歷史,總結心得。
教師對歷史核心素養的理解,最終要通過課堂教學的形式傳授給學生,而學生對于歷史核心素養的理解程度主要依靠教師對于歷史知識的分析以及自身歷史知識框架的構建,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提升學生對于歷史核心素養的理解程度,潛移默化的構建學生的歷史知識框架,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收放自如、有的放矢[2]。
比如教師在授課過程當中,可以用樹狀圖的形式展示一節課當中要教授的內容,讓學生對于重要知識點一目了然,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在每一階段的學習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每堂課當中的知識點銜接起來,做出一張總體脈絡圖,將整個學習階段中的知識點有機的串聯起來。學生在構建總體脈絡圖的過程當中,對于歷史的分析和概括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并且能夠在此過程當中培養學生信息獲取的能力。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學生知識框架的搭建得以實現,并且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更深層次的了解歷史知識,深化學習過程,為學生提升歷史核心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方法不僅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活躍度和自主學習意識,而且也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師對于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和改革,讓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滿足于現狀,懶于研究更高效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當大膽變革當前的教學模式,敢于標新立異,要在教學過程當中,深入歷史教材,剖析知識本質,幫助學生提高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程度,促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提升[3]。
比如在教學《鴉片戰爭》時,考慮學生通過電視,課外書了解過這一戰爭,教師要把重點放在鴉片戰爭帶來的影響上來進行教學,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分小組討論鴉片戰爭帶來的影響,然后將小組討論結果交給教師來進行總結,教師通過學生給出的結論,從中提取出與教材傳授知識有關聯的部分進行加工,讓學生從自己得出的結論當中獲得歷史知識,能夠強化學生的歷史思維,推動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提升,有效促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養成。
信息技術在高中歷史教學課堂當中是一種有效的教輔手段,信息技術有效整合教學資源的優勢極其符合高中歷史關聯性強,知識面廣的特點,能夠高效快速的將知識整體化的呈現給學生,并且能夠加強課堂的趣味性。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要精準把控教材,在教學重點、難點的時候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引入知識背景,挖掘知識深層次的本質,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切實的發揮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不能夠用大量的圖片、視頻來堆砌信息技術教學,導致課堂失去主體,脫離教學實際,導致教學效果下降。要將信息技術運用恰當,實現與教材內容的有機融合,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構建一個高效化的歷史課堂,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教師要改變陳舊的歷史觀念,優化自身的教學方法,探索符合學生學習情況的新型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強化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從而促進課堂效果進一步提升,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促進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進一步發展。